山西煤礦的「國進民退」是近期內地引起政治、經濟爭議的重大事件之一。鶴崗新興煤礦礦難發生後,力撐山西收回私人煤礦的左派,煞有介事地指摘「那些為煤老闆撰寫《公民倡議書》的民主法治人士,你們聽到了黑龍江鶴崗的哭聲嗎?按照中國不到2小時就有一人死於礦難計算,就在你們起草《公民倡議書》的過程中,至少又有一名礦工已經死於礦難。」
所謂「國進民退」,就是國有企業進入、民營企業退出,對正整頓煤礦的山西來說,主要是國企吞併民企。被稱為中國鍋爐房的山西省,煤炭產量佔全國的四分一,但傷亡事件頻生、開採過程中浪費資源、生活奢侈等,都令山西中小煤礦老闆飽受抨擊。今年4月,山西下令整頓煤礦,約八成小煤礦長期停產。
左派藉機大做文章
山西強行低價收購私營煤礦,引發侵犯憲法規定的私有財產權、民營企業地位倒退的批評。山西當局則強硬地回應,依照中國憲法,國有資源歸國家所有,不能買賣。本月初,北京10多位自由派學者聚會,痛批國進民退只是權貴藉國有名義牟利,並不代表全國人民利益,浙江省浙商資本投資促進會更發表《公民建議書》,要求對山西省政府的規定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審查。
就在此際,鶴崗礦難發生,左派藉機大做文章。「烏有之鄉」網站昨日發表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張宏良的文章,要民主法治人士聽聽鶴崗的哭聲,稱礦難是山西省政府決定兼併收購中小煤礦的「血淚背景」。但遺憾的是,左派人士是否記得,造成逾百人死亡、失蹤的新興煤礦,正是一家國有大型煤礦?近年發生逾百人死亡的特大礦難,又有幾宗不是國有大煤礦?
中國的煤之所以血腥味濃厚,不在於國營、民營之分,而在於採煤技術、在於安全設施的投入、在於安全措施的落實,更在於地方官員、監管官員是否清廉執法。國進民退,豈是解決礦難的關鍵?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