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立臨時立法會,到○七年人大常委會否決二○一二年雙普選的決定,就可看出中央對香港的民主化極端保守,每一步都龜速蛇行,先用《基本法》限死○七年前的選舉辦法,再由人大否決○七至一二年的普選,可以說,中央根本就沒有開放香港政治的全盤計劃,只是見步行步,哄騙再哄騙,拖延再拖延,「大石砸死蟹」。他們說一七年「可以」普選,你信?
中共對公平選舉從來沒有興趣,只關心結果。若制度改革對共產黨代理人有利,就支持;沒有利,當然反對。政府公佈的區議會方案,最大得益是哪個政黨,不是顯而易見?至於制度優劣,對不起,中央無暇理會。
只根據需要來編織藉口
記得人大常委會否決一二年普選,其中一個理由是○五方案遭否決,政改原地踏步,未有履行「循序漸進」原則。可今日政府又說,就算○九方案遭否決,也不會影響一七年的「普選」。奇吧,原來一次「原地踏步」是「原地踏步」,兩次,就等於「循序漸進」了。這樣的文字遊戲,翻來覆去,到一七年準又會找到否決真普選的藉口。
唐英年推銷新政改方案時說:「不是追求巨變、突變,否則,這個制度就會像一台缺乏磨合的機器,造成諸多不必要的損耗,代價是巨大的。」如果這句話成立,莫講一七年,四七年也不會有普選,因為普選本身就是巨變。你今日不走多步,到一七年普選變幅豈非更大?會不會造成更多「不必要的損耗」?於是,到時就可以類似邏輯否決普選。
很多人不明白,說既然人大都批准一七年有普選,為何泛民還要咄咄逼人?就是因為中央往績太差、太「奸矛」,《基本法》說過○七年以後可修改選舉辦法,也無列明不准普選,但人大兩次釋法,一押便將普選日期押後十年。你說一七年「可以」普選,叫人怎能輕信?泛民今次要一個路線圖,絕對合理。
沒按人大決定走更大步
有了人大○七決定,政府今次推銷政改較以往理直氣壯,拿着尚方寶劍,唐英年意氣風發,動不動就用人大決定來壓人,還口口聲聲「爭取了最大的空間提升民主成份」。其實,就是在人大決定的框架內,政府的方案也不及格,最大問題是特首選舉法,選委會八百人變千二,八分一的提名門檻不變,隨意加一百個直選區議員入去,就叫民主了?人大的決定說普選特首先於立法會,即下屆特首選舉辦法,應比立法會選舉辦法,往普選行得更大步,但政府的建議似乎反其道而行,明顯藐視人大決定。
回歸十二年了,五年又五年,循序漸進,玩文字遊戲。五區總辭,或許到頭來換不到甚麼,但總算也爭取過。
四十多年前,馬丁路德金博士質疑美國向黑人開空頭支票,大聲要求"cashthischeck"(兌現這支票)。今日,我們手上有中共的空頭支票,也要大聲說:cashthischeck。
蔡偉超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