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治療減血友病者損傷

預防治療減血友病者損傷

【本報訊】皮膚容易碰瘀、傷口血液難凝固、關節甚至腦部易出血等都是血友病症狀,卻常被人誤會是血癌,其實血友病患者只因凝血機能出現問題,才容易大量出血,與癌症無關。近年更有研究發現若血友病患者於幼兒期開始作預防治療,可減低出血次數及關節受損等問題。
本港約有200至300名血友病患者,加拿大渥太華醫學院血友病部門小兒血液及腫瘤系顧問陸冠雄醫生表示,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患者若及早接受基因重組因子治療,可減少關節出血達90%,該項研究邀請65名患者分成預防治療組及即時治療組,研究跟進患者病情六年,發現預防組高達93%患者不會出現關節受損。
連太兩名分別13歲及兩歲半兒子也是血友病患者,大兒子在出生時手腳關節常無故瘀腫,其後開始接受預防治療,例如在運動前先接受藥物注射,增加體內凝血因子,可減少病發風險,現時能參加手球、羽毛球等運動;幼子則在胎兒時期已被發現患病,出生後曾試過腦內出血,更曾在抽血時流血不止,後來接受預防治療後,出血情況也大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