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的官員解釋的越多,跟北京中央政府關係密切的人就政改問題說的越多,越讓人覺得今次政改諮詢像一個騙局,因為當權的人根本無意為邁向雙普選作準備,根本無意讓政制朝全面民主的方向發展。
先看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先生這幾天的發言。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呼籲市民接受政府的政改方案,盡快上車,向雙普選的終點站邁進。可是,政府今次提出的方案根本是○五年遊花園方案的翻版,沒有真正讓政制朝民主的方向邁步,反而製造了更多小圈子選舉及政治特權。就以新增設的五個區議員選舉產生的功能組別議席為例,它們的選民只有幾百人,只比金融界或一些商會組別略多,談不上有甚麼代表性,更不要說增加了民主成份。
唐司長及負責的官員說,負責投票的區議員都是由選民一人一票選出的,他們可說是選民的代表,變相令這些功能組別代表數以百萬計選民。官員的說法完全是在偷換概念,混淆視聽。市民投票選區議員跟選立法會議員是兩碼子的事,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考慮,根本不能混為一談。硬生生讓區議員一躍成為超級選民,有權選出六名立法會議員,再宣稱他們的選擇代表一般市民意願,只是一廂情願的空想,甚至是在「強姦民意」!事實上由區議員互選產生立法會議員這個安排早已存在,但選出來的人每每是妥協、黨派利益交換的產物,跟民主講求的公開公平沾不上邊,跟選民的意願也不相符!
更令人失望的是,不管是曾特首、唐司長都不肯清楚表明將會全面取消功能組別議席,也沒有提出具體建議、步驟逐步減少功能組別議席。前兩天唐司長更說,只要選民每人有兩票,讓每個選民都可以在功能組別投票,立法會內維持部份功能組別議席仍然符合「普及而平等」的普選原則。我們不知道特區政府暗地裏的盤算如何,也不知道特區政府是不是要討好中央及工商界以至要千方百計保住功能組別議席,但把功能組別議席說成符合普選原則是指鹿為馬的做法。功能組別是一種富排他性,任意制訂選民基礎的安排,只有投身某些行業、專業才合符資格。家庭主婦、自僱人士、退休長者要列入功能組別極為困難。換言之,即使盡量擴大功能組別涵蓋的行業,上述幾類選民都會被拒諸門外。
假若政府修訂功能組別概念,涵蓋所有選民;又或像前港督彭定康設立的「新九組」功能組別每個有數以十萬計選民,那功能組別選舉已跟直選無異,不如把所有議席改為直選更乾淨利落。假若特區政府想的是少數大商家可以選一位功能組別議員,數十萬市民也只能選出一位功能組別議員,那大商家手上的一票比普通市民價值高得多,影響力大得多,這怎麼能說是普及而平等呢?
顯而易見,在競逐特首時聲稱要「玩鋪勁」,要在任內解開政改死結的曾特首已全然忘記了當日的承諾,在政改問題上只想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不願承擔應有的責任。面對這樣的特首,面對這樣毫無誠意的方案,市民及支持民主的政團有必要以更清楚有力的聲音、行動向曾蔭權說「不」,向他弄虛作假的政改方案說「不」!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