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疲弱,道指老牌企業杜邦(Dupont)今年首三季盈利亦倒退五成,惟行政總裁庫爾曼(EllenKullman)仍充滿信心,相信透過減省成本及捕捉未來大趨勢,主攻食品、新能源及安全與防護業務,並加強新興市場投資,盈利便可重新增長。
記者:張德遜
杜邦業務廣泛,包括於紡織、電子、運輸、建築、能源、包裝及防護等範疇上研製高級材料,同時投資於農業及食物營養,目標以科學技術為人類提供更好、較安全及更健康的生活。
着力研發 提升食品質素
杜邦香港總裁林程衞端接受訪問時表示,雖然金融海嘯令盈利下滑,但杜邦已訂定短期策略,冀透過節省成本、減少庫存及增加現金流,改善盈利,同時不會忽視長遠發展,每年繼續投放14億元(美元.下同)進行科研,提升產品質素,並透過申請專利保障利潤。現時杜邦進行重組,將23個業務整合至13個,並配合市場大趨勢,特別專注於食品、新能源及安全與防護業務。
林太解釋,全球人口過去10年急增10億至67億人,糧食需求持續上升,特別是來自新興市場;已發展國家則日益注重食物營養,故杜邦看好食品業發展的潛力。
該公司12年前收購全球最大種籽公司先鋒種籽及大豆蛋白供應商PTI,現時種籽業務以玉米及大豆為主,該公司會透過基因及雜交技術提升產量及營養,並能於惡劣環境如乾旱及大風下仍能種植。
加強拓展新興市場
杜邦的農業及營養業務收入已連續5年增長,由04年59億增至去年80億元,期內佔整體收入比例亦由21%升至26%,是貢獻最大的部門。林太稱,即使面對金融海嘯,相關收入亦錄得增長,今年首三季便升3%至69億元。去年種籽生意佔杜邦農業及營養業務五成、植物保護及蛋白生意佔33%及17%,農業及營養業務至2012年的收入料再增長20億元,即有望突破100億元。
隨着社會對安全及環保意識增加,杜邦看好安全與防護業務,並相信全球恐怖活動日增,加上傳染病風險上升,全球安全與防護業市場規模至2012年將增至400億元,該公司去年相關收入為37億元,故增長潛力很大。
杜邦亦會加強進軍新興市場,林太表示,新興市場暫佔整體收入逾三成,而該市場經濟持續擴張,除有利農業及新能源,區內交通、建築及基建業對材料的需求亦將有理想增長。
杜邦小檔案
上市編號:DD
上市日期:25/5/1922
市盈率:46倍
息率:4.75厘
市值:312億美元
上周五收報:34.51美元
杜邦里程碑
1802年:於美國設火藥廠,創立杜邦公司
1902年:成立美國工業界首個實驗室
1933年:發明X光膠片,提升醫療技術
1952年:研發防皺Dacron及Orlon合成纖維
1969年:發明Corian可麗耐無縫隙建材;太空人登陸月球所穿太空衣中的內層物料採用杜邦材料
1988年:完全撤出炸藥業務
1997年:進軍生物科技,收購全球最大種子公司先鋒種子
2003年:發明Pyralux電路板,協助美國太空總署的火星探測器「勇氣號」及「機遇號」傳送火星影像
潛力無限
光伏生意料3年升兩倍
全球對新能源趨之若騖,杜邦早已看重這個市場,近日更在深圳開設硅基薄膜光電組件生產廠,圖在新能源商機特別龐大的中國掘金,鞏固集團盈利。林程衞端指,全球石油蘊藏量續降,惟各國需求有增無減,尤以新興市場為甚,未來25年全球能源消耗估計急升六成,故發展新能源是大勢所趨。
杜邦特別看好太陽能,早在25年前開始研發光伏薄膜技術(Photovoltaic;太陽能轉為電力的技術),佔行業領導地位,並預期2012年太陽能相關產品的營業額,可由目前的3億美元急升逾兩倍至逾10億元(美元.下同)。林太強調沒有忽視其他新能源發展,同時投放資源研發用於風能、燃料電池及生物燃料等材料。
該公司預期2007年至17年,風能市場將由301億元增至834億元,燃料電池由15億急增至160億元;生物燃料市場則由現時的300億元,以每年一成的速度增長;至於太陽能市場規模,料由目前的300億元,增至2012年的550億元。
在中國的發展,杜邦尤其關注高速鐵路、清潔能源、基礎建設的投資機會,該公司大中華區總裁苗思凱日前在內地亦稱,這些範疇可帶來豐富利潤,以高鐵為例,杜邦產品便可應用於塗料、輪胎及鐵路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