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筆者謂減持注碼,並非看淡,只是覺得大市未必可以扶搖直上,不如專注炒個股。結果大市一度突破23000水平,但不改行三步退兩步作風。當然,專注炒股,並不代表見升看升,即使是細價股,上升亦有其原因,中至大價股,更不可以一知半解,鋼鐵股正是一例。
上周初,鋼鐵股曾經一度全線造好,市場人士預期,房屋開工量大幅回升,加上鋼價上調,應能帶動鋼鐵企業盈利,再者國內鋼鐵業重組,鋼鐵股因此上升。然而,只要閣下細心一看,另一個受惠板塊水泥股,卻未見上升。從股價上看,上述觀點說不過去。
鋼鐵業重組如箭在弦
筆者跟友人阿金討論,其實真正刺激公司股價的,是武鋼簽下首單「中國價格」鐵礦石長期協議。中國鋼鐵業所用的鐵礦石要由外地入口,鐵礦石定價則是在每年第四季,由世界三大鐵礦石供應商淡水河谷、力拓及必和必拓與鋼鐵企業談判,其海運量佔全球鐵礦石高達70%,所以鐵礦石定價權一直不由中國主導,明年定價仍未談攏之際,出現「中國價格」可謂鼓舞,這才是刺激到股價上漲的原因。
然而,只要細心一看,不論是今年6月份跟FMG達成鐵礦石協議,還是今次達成的首個「中國價格」長期協議,以量計都難以影響三大巨頭的絕對地位,對於市場憧憬中國鋼鐵業可以擺脫傳統鐵礦石談判的形勢,似乎仍是天方夜譚,估計今次只是中國的談判策略,未足以令鋼鐵股從此回升。換句話說這個「憧憬」,只可以炒一兩日,如果炒着這種虛幻消息股,便得不償失。
筆者認為,根據國策佈局,與其下注鐵礦石談判成功,不如下注國內鋼鐵業重組,重組正是如箭在弦不得不發。最近國內京西重工收購了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公司,希望進軍全球汽車零部件業,其控股公司旗下的上市企業,在整合過程之中有機會受惠,而且投資者近日愛炒紅籌,讀者不妨多加留意。
張士佳
華富嘉洛證券投資服務部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