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讀者有否發現,部份相關資產只有清一色的認購證,而沒有認沽證,這些股份一般為二三線股,例如中國財險(2328)、吉利汽車(175)及中油香港(135)等。
為甚麼有此現象?市場部份投資者或有這樣的誤解,認為是因為發行商或市場看好相關股份,所以只發行認購證,反映其對股份後市的看法。
部份二三線股難對冲
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正確,因為認購或認沽證的發行,與發行商對市場看法並無關係,反而與該正股是否容易找到對冲工具有關。當發行商發行認股證時,需在現貨或期權市場以相關股份的正股以至期權作對冲,然而部份二三線股份的場外期權買賣並不活躍,流動性不高,故較難作出對冲。
以中國聯通(762)、恒鼎實業(1393)這些股份為例,由於場外期權市場交投有限,發行商推出這些二三線股認股證時,只能依靠以正股作對冲工具,對冲成本將較高、靈活性較低,故局限有關股份只有少數認購證可供選擇,而相關認購證發行者,亦主要為一些產品種類較闊的發行商。
從相關對冲工具的多寡,可解釋為何部份相關資產只提供認購證,而這個現象與市場及發行商對股份後市看法,其實並無關係。
麥格理資本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