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眾「高風險資產」全線創出年內新高後稍為回落,執筆時金價曾見每盎斯1153美元歷史高位、美股道指見13個月高位,並連續兩天收高於10334點之0.5黃金比率阻力位、港股曾見23000點之15個月高位、澳元則見94美仙之15個月新高。與此同時,卻聽到越來越多有關「泡沫風險」的警告,投資氣氛霎時變得更加謹慎。
泡沫離爆破尚遠
筆者並不反對某些資產市場(特別是個別成熟股市)可能存在泡沫成份,然而,泡沫膨脹從來都是一個漫長過程,如果純因某市場存在泡沫成份而抽身而出,未免把投資策略過份簡單化。我們必須明白,究竟是甚麼宏觀因素把這些市場帶到這高位,而未來又會有甚麼因素改變這些宏觀趨勢,單看技術超買超賣訊號,往往忽略背後更強力的基本趨勢。
有趣的是,近日有關「泡沫風險」的警告,很多都是出自國際財金及央行官員口中。筆者還記得格林斯潘早於96年已提出,當時股市存在「非理性亢奮」,眾所周知這亢奮一直維持到2000年初才爆破。
筆者認為支持股市及外幣升勢的基本因素,在未來12個月內都不會有大改變,原因簡單來說就是在美國零息及印鈔政策下,加上各國龐大的財政刺激開支而釋出「再膨脹」(Reflation)壓力,正意圖抵銷由金融海嘯所引發的通縮壓力。直至2010年底前,全球市場將持續在這兩者之間角力,而各國在「想退市又不敢全身而退」的情況下,正是營造這資產泡沫的最佳理據。
「四高」支持升勢
金價的升勢除上述因素,至少再多一個原因支持──在美國高負債、高財赤、高失業及高破產這「四高」情況下,未來10年甚至這一代,美國都沒有成功減債的希望,因此黃金實際上正重拾其「金錢本色」。任何人意圖利用短線技術因素來與這長線基本因素對敵的話,不但是與中國及印度等正大手買金的新興大國對敵,更是與百年一遇的「改朝換代」趨勢對着幹。
朋友中無論是專業投資者或是普通散戶,擁有實金(不是飾金)的比例不多,持有金股或礦業股的比例則更小。如果說當前股市或許有一點泡沫,筆者認為黃金一點也沒有,當你看見金舖門外有人排隊買金買銀時才開始擔心吧。筆者預期金、股、滙至明年首季將續創新高,明年下半年黃金升勢會進一步擺脫股、滙,年底前可見1600美元,至於各大股、滙市場表現,則視乎屆時各國政府在處理上述「角力遊戲」中各自發揮的功力如何。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