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雜記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浮生雜記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如果不是杜魯門總統下令向日本投下原子彈,太平洋戰事還要拖到幾時,沒人拿得準。原子一詞在戰後的神州大陸威力無窮,貨物一加上「原子」二字就身價十倍。那時我小小年紀,朝思夢想要得到的是「原子腰帶」和「原子雨衣」。
瘂弦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跟龍應台對談時說,當年糊里糊塗的跟着一班學生哥到台灣去當阿兵哥,一半是為了想吃豬肉,一半是為了要取得一件美軍發的「軟玻璃的雨衣,穿上以後裡邊的衣服還看得見,天晴了還可以摺好放在背包裡。」龍應台問他,到了台灣當上「上等兵」後,「軟玻璃」雨衣發了沒有?「發了」瘂弦說:「但是我們很快發現,那魚市場裡殺魚的也都穿著啊,就是塑膠雨衣嘛。」
今天的雨衣還是尼龍製品的居多,但不再透明了。瘂弦在市場看到殺魚的也穿透明的東西,應是五十年代以後的事,原子的光華已盡,再沒有什麼賣點了。對了,先交代一下什麼是原子腰帶。男人的腰帶通常是皮做的,但抗戰勝利後那幾年,不記得是在廣州還是香港,我在街頭攤子看過以「原子」作招徠的透明塑膠腰帶。羊城和香江難得有近冰點的天氣,因此除了用作「勒緊褲頭」外,原子腰帶別無功用。但據說在冰封的北國,晚上酒罷歸來路遇壞人,腰帶一拉出褲頭就是寶劍,可作武器使用。
至今印象猶新的原子產品,是透明的原子Hawaiianshirt,胸前兩個口袋,方便擺放兩種身份象徵:一邊是「紅底」(百元大鈔),一邊是紅「好彩」,LuckyStrike香煙。那年頭香港報紙一毛錢一份。
原子產品今天名稱依舊的是ballpointpen,原子筆也。除非搭上名牌外売,ballpoint本身身價寒微,但從前不是這樣的。原子筆初上市時,價值不菲,比自來水筆還要矜貴。那時候走在街頭,若要引起中區麗人注目,可作如此身份包裝:玻璃Hawaiianshirt口袋各藏一紅彤彤的「寶物」外,再加一支Parker原子筆。到文華喝下午茶時,臂彎還得夾着一份當天的《南華早報》。如此突出形象,理應製成蠟像寄存香港歷史博物館,以誌港人身份象徵之滄桑。
梁實秋《雅舍小品》文字,有些很有實用價值,可作「文學功用論」之例證。每當傳媒報導某VIP生病入院治療時,我就想到〈病〉中所述:
我最近一次病,病情相當曲折,敘述起來要半小時,如用歐化語體來說半小時還不夠。而來看我的人是如此誠懇,問起我的病狀便不能不詳為報告,而講述到三十次以上時,便感覺像一位老教授年年在講台上開話匣子那麼單調而且慚愧。我的辦法是,對於遠路來的人我講得稍為擴大一些,而且要強調病的危險,為的是叫他感覺此行不虛,不使過於失望。
那麼來自左鄰右里的呢?一切只好從簡了,反正你是飯後散步,順便過來聊聊的。但來看病的朋友,總希望能盡些微力,讓病人覺得舒服點。因此你得做些小動作成全他們的心意。你可以請他幫你倒一杯開水,挺起半身喝水時不妨作出「扶起嬌無力」的樣子。你越顯得helpless,來看病的朋友越覺得此行不虛。

梁實秋最怕看到的,是快要出院時才找上門的朋友。「早就該來了,」他滿面歉意的說:「就是走不開。來,新上市的水蜜桃,嚐嚐鮮吧!」下一位還未露面就聽到哈哈聲:「哈哈,看你紅光滿面,比上次見你時還要福泰。我就是說嘛,吉人天相!你出院後我們聚聚,哈哈,哈哈!」
誰料這些寶貝一走,轉眼來了個道貌岸然的傢伙。他看到病人就要脫離苦海,「不免悟出許多佛門大道理,臉上越發嚴重,一言不發,愁眉苦臉。」這麼一個訪客,真是「鬼見愁」。雅舍主人結尾時,幽默黑得不能再黑了:「對於這朋友我將來特別要借重,因為我想他於探病之外還適於守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