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陸,最後一名曾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第戰役的老兵黃廷鑫,與病魔鬥爭十多年後,上周三在杭州病逝,終年91歲。他的兒子稱,父親卧床休養期間每日口述在歐洲戰場上的親身經歷,已整理出近6萬字,爭取出版成書。
於1918年出生的黃廷鑫,19歲時考入青島海軍學校(下圖),1942年與其他23名中國海軍軍官前往英國實習。他們在1944年3月分派到各個戰區,登上大型軍艦,當中他登上一萬噸級的英國護衞航母「搜索者」號(HMSSearcher)。
隨英航母參與二戰戰役
在這艘能載25架飛機、負責外圍護航及反潛任務的航母上,黃廷鑫擔任副值更官,負責觀測航母在海上的角度是否合適,以及在編隊中的位置是否正確。他更在搜索者號上參與1944年6月6日的諾曼第戰役。當日,15.6萬名盟軍搶灘登陸諾曼第反攻納粹德軍,逾近萬名盟軍戰死,但諾曼第一役卻是二戰轉捩點,也是納粹德軍戰敗關鍵。
1948年黃廷鑫回國,在國民黨海軍司令部作戰處任職,他未有跟隨國民黨遷往台灣,在中共建政後加入海軍,擔任護航艦「武昌」號副艦長、華東軍區海軍槍炮業務長、大連海軍學院教員,1958年退役轉至地方教書。
黃廷鑫的兒子黃山松回憶,父親一生低調,極少與人談及那段戎馬倥傯的歲月,至晚年患上柏金遜症,才決定口述經歷,他的父親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記錄一個普通中國人在歐洲戰場上所見所聞,借此表達戰爭對人類社會的破壞。
在2006年7月,時任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薛翰(Jean-MarinSchuh)到杭州,向坐在輪椅上的黃廷鑫頒發法國最高級別的榮譽勳章「榮譽勳位騎士勳章」。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