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話:影樓舊話

舊時話:影樓舊話

踏樓梯,登上美姿華攝影室,推開白色木門,眼前掛了十多幅大頭相,木櫃面有玻璃壓着數款不同尺寸的證件相,上面放着一盒舊菲林。我喊:「陳伯!」一位老者緩緩走出來,一笑:「你好!」一幕幕穿着老套校服強顏歡笑拍學生照的片段,超越時空活現眼前。

記者:梁佩芬 
攝影:林栢鈞

爸爸最愛拍照片

菲林會褪色,照片會變舊,記憶卻可以歷久常新。在手提電話也附設拍攝功能的這年頭,當攝影師捧着一部款式已過氣兩年的數碼攝影機,替76歲的陳崑泉拍攝時,他淡然一笑:「你們多幸福,隨時隨地可以拍攝,多開心。我青年時,別說擁有一部相機,想擁有一張照片亦不易。」

■陳崑泉:「我的名字,來自『崑山之美,泉水之清』。」

陳伯與攝影結下不解緣,足足六十年了,「我家做水電工程,好聽一點是少東。」陳家生意遍及香港仔田灣及鴨脷洲,「都只不過是街坊生意。」說着說着,從小房間裏捧出一個大紙皮箱,箱內載滿一袋袋相片,陳伯隨手拿起一個發黃信封,內有一張近乎變灰的黑白相片,「這是我爸爸。」應該是六十年前的照片吧,身穿西裝,官仔骨骨,蛋撻頭,抬高一腳,甚有氣勢,猶如吳楚帆上身,「我爸爸最大的嗜好是被人拍攝,有閒錢就上影樓拍一輯,有時會拍郊遊照,當年拍戶外照好大陣仗,好像太后出巡,周圍人都投注目禮。」細看,張張都是企定定的人像相:「我爸爸不懂攝影,反而我懂。」可知道,六十年前要擁有一部相機之難,猶如今天買「天匯」:「一部國產機$30,但不耐用;質素好一點有德國機,過百啦!讀中學時加入類似攝影學會的組織,大家夾錢買菲林,齊齊租相機。」與今天判若雲泥,朋友剛買了部OlypmusEP-1,用不了一個月便束之高閣,心思思想買EP-2,何不珍惜。

1.1997年起,影樓剩下陳崑泉一人,太太只在下午到訪。

2.舊式相機非常耐用,陳伯:「用了三十多年,不知怎樣弄才可弄壞它。」

3.樹林牆紙加紅色拱頂,是六十年代最流行的影樓設計。

4.拍照時要亮着所有燈,光線有前有後,才可突出面形輪廓。

買相換菲林

回憶舊事,陳伯越說越開笑:「攝影學會學長只會教幾道板斧,其他大部份都是自學,曝光、燈光、冲曬等技術,都靠看書學回來,只要有興趣,一定學得懂。」攝影不是探囊取物,要下苦功要有心思更要有時間,「菲林也不便宜,富士柯達仍未上位,我們用美國的安斯可,一卷要$3,每按一張,都得左思右想。」現在年老一輩,還會每張菲林也省着用,「有熟客透露過在艘美國郵輪上,見到對年過七旬的美國夫婦,男的從小提包取出一部比手掌還要大的菲林相機,輕輕打開蓋,檢查有沒有上菲林,然後指點老伴站左一點,臉向右一點,才輕輕按掣拍一張照片。那年頭,以一格菲林約2R相般大,要省着用,一格要分兩次用。」
六十年前,2R照片已屬大相,再一分為二,相片約一吋,比證件相還小:「還理會大小,擁有一張相已經好威。」翻翻陳伯舊相,有不少沉魚落雁羞花閉月的少女留倩影,無論哪年代,相機與泡女總不分離:「與朋友同學旅行時拍下的,當時舉辦攝影會,全男班!」說至此,風趣的他突然腼腆起來,臉頰帶紅,莫非想着甚麼風流韻事?他轉話題:「影完相,再賣相給同學,賺了錢又可買菲林繼續玩。」這少東果然有生意頭腦,「大部份相片都在大白天拍攝,室內及夜景相甚少,當時每閃一次燈要弄爆一個燈泡,每個燈泡要$1,又未必拍得好,怎如現在的相機有防手震功能?」

5.陳伯的爸爸,最愛當模特兒予人拍照。

6.八十年代全家福,掛在客廳證明一家有幾人,方便申請公屋。

7.邵氏新星葉青,免費做美姿華的模特兒。

8.千嬅和卓韻芝曾到影樓,拍攝宣傳海報。

9+10.七十年代,陳伯大膽使用投影製造特色背景。

10.

一打證件相$1.2

「一直只視攝影為興趣,從沒想過開影樓,我家都有水電公司。」故事是這樣的──六十年代,因生意關係,陳家與一名衞生督察混熟了,督察退休,把香港仔天后廟旁一個單位出租給陳家。一天,中環皇后大道中的京華攝影室老闆看中陳家居所,建議他們出租大屋搬到閣樓居住,陳家答應,過幾年,大業主加租,陳家順應加攝影室的租,但攝影室不理會,沒交新租金,更反告陳家迫遷,「以為我們會打退堂鼓,怎知我們會鬥爭到底。」上到法庭,攝影室一方說已付陳家一千大元抵償加租,陳家否認,法官翻查攝影室賬簿看收入支出:「影一打證件相才收$1.2至$1.5,要做多少才有一千元,還沒有記賬。」終於,辯方推翻控方口供,陳家勝訴,「哼!這時攝影室一方走過來說言歸於好,希望可再在此做生意。」結果是,陳家不允,更在同址開一間攝影室,「不想再租出去了,反過來不如自己做,我爸喜歡影相,我愛攝影,順理成章開舖!當年有隻很出名的日本洗衣粉美之華,我們決定用此名,家喻戶曉又順口,想優雅點,將之轉做『姿』。」1964年,林黛辭世,東京舉行奧運會,中國試爆原子彈,美姿華攝影室開張。

■陳奕迅的《沙龍》MV,正在美姿華拍攝。

■美姿華位於二樓,入口要貼滿相片,佈置得誇張點才吸引到街坊。

■熟客梁敏儀,第一張BB相也出自陳伯影樓。

■日本某攝影師為香港舊式影樓出了一本紀念冊,美姿華攝影室也有份兒。

■回家問娘親借看她的舊相片,準會找到這類又殘又舊的相簿。

從旁偷師

為隆重其事,陳家邀請邵氏新星葉青做生招牌,「學攝影時認識一些做電影的朋友,葉青初出道,要打響知名度,免費做我模特兒。」以前沒所謂版權,他更胡亂放蕭芳芳的大頭照做相辦。
把興趣轉為職業,但陳伯卻沒有膽在影樓替人拍攝:「我未曾學過影樓攝影,燈光角度統統不懂,惟有請人幫手。」他邊幫爸爸手做水電工程,邊照顧影樓工作,更從中偷師:「前前後後,我有十多個夥計,質素雖然參差,但我從旁學到不少攝影技巧。」除了拍攝證件相,三十年前的他還會出外拍結婚照,並於七十年代率先在影樓引入投影機做背景設備:「當時甚流行在白色佈景上投放風景照,拍攝出來的效果像有實景,論街坊式的影樓,我應是首家有此服務。」漸漸,夥計離去,自己也學滿師,「證件相都有要求,不是胡亂按一張便可以,有人一影相便緊張得皺眉頭,又大細眼,有時要捕捉最美一刻,偷拍反而最成功。」他隨即展開一排排為顧客影的證件相,每個人的臉孔一拍十多張,張張不同表情,「你看這個,笑到見牙不見眼,即是假笑,要慢慢與她混熟,談多幾句,到了這幾張,笑容才是真的。」連攝影師也佩服:「證件相只見頭,最多到頸,你卻如此認真講究。」
陳伯敬業樂業,美姿華差不多是香港仔居民的專用影樓,「開學後影學生照和新年前影全家福,是全年最旺的時候,人客多到從二樓排到地下,做一個月等於平時做三個月。」七八十年代,賺得多不止陳伯:「新移民在港工作,特意穿西裝來拍照,還高舉手上金錶告訴鄉里賺了錢。」今天,陳伯沒再請夥計,一人看舖:「我身體好,小時候練洪拳,中氣十足。」這類舊式影樓,還有多少日子生存?「沒辦法,不可以返回頭,現在拍完的證件相也是在外頭冲曬回來的,上幾個月,陳奕迅借我地方拍片,我也是用數碼相機拍照片留念。」數碼取代菲林,陳伯並不可惜,反而想召喚一些仍未回來取相的舊客:「無論多少年,我都會留存在店內。」舊客們,陳伯等着你呀。

美姿華攝影室(25526456)
地址:香港仔大道210號2樓A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