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油畫協會主席錢迪勵早前成為第一個香港人獲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首府貝城(BatonRouge)頒發榮譽巿長名銜。她不太清楚榮譽巿長有何權利與義務,活在富裕家庭的女人,如普通人一樣面對過親人生老病死的磨難,畫畫,讓她更明白生活,有些色調,只屬過去。
走出喪夫之痛
60多歲的錢迪勵曾經很喜歡玫瑰粉色。父親是香港六十年代建築師錢湘壽,作品包括中環上海總會所在地南華大廈。錢家與香港著名商人方樹泉之子方潤華稔熟,而錢迪勵18歲嫁給商人陳狄勳後,放棄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學籍,過了幾年沒甚內容的少奶奶生活。直至跟從馬來西亞印象派油畫大師鍾白木教授學習油畫,才找到精神出路。
她記得在淺水灣完成第一幅作品時,狂喜捧在胸前,懶管油彩印在衣衫。曾到意大利跟名師習畫,富裕圈子,丈夫是中華神學院校董,某一段時期,她天真而驕傲,「遇見談吐不濟的人,就覺人家膚淺,自視高人一等。」
走過半生,磨難出現,她才知道生活可以沒有顏色。錢迪勵的丈夫九年前肝癌病逝,她頓失支柱,感覺灰灰黑黑,「好傷,傷到入骨,好似一隻雀仔少了一隻翼,不能動,不能畫畫,頭髮亂了,也沒有力去把它撥好。」
丈夫離世,把妻子的驕傲一併帶走,此後,她習慣獨處、默想與畫畫。不少從政從商好友在不同時候鼓勵,她依然受愛護,但眼中風光與色彩,都不一樣了,「不再喜歡粉紅色了,從磨難走出來,我畫裏有光明訊息。」不想世界被扭曲被醜化,她畫畫比現實更美更有希望。繪畫美國南部橡樹,夏綠秋紅,層次與顏色收藏了歲月的體會,畫裏信箱,天天都傳好消息。
賣畫用作慈善
香港街上,她看到一個父親抱着兒子往半空拋着玩着,腦裏浮現丈夫影子,回到灣仔半山寓所,畫出顏色單純而豐富的《母與女》,面目模糊、黃色長裙的長髮母親,把黑膚色女孩往半空拋着玩着,是一幅表達普世無邊之愛的印象派畫作。
包玉剛家族後人與恒隆地產主席陳啟宗夫婦都買她的畫,「最貴不過是幾萬元。」畫畫不是着靚靚的詩意事,「有時畫12小時,只能胡亂吃點東西。」現在她心裏感恩,年過六旬,生活無憂,依然努力畫畫,賣得畫錢用作慈善用途。「上帝讓我繼續生存,我會繼續畫畫。」
畫塑造生活,生活也塑造畫,明白畫跟明白生活一樣,都靠內心體會。記者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