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與章詒和 - 盧峯

龍應台與章詒和 - 盧峯

看過龍應台寫的《大江大海》後忽然很想重讀章詒和寫的《最後的貴族》,特別是有關康有為女兒康同璧的故事。
這樣說好像有點無厘頭。兩本書寫的歷史場景不同,寫作風格、取向各異。《大江大海》是關於一九四九年歷史大轉折的綜述及紀錄,《最後的貴族》則是對被打成右派人士的近距離素描。但只要仔細看就會發現兩本書有不少相同之處。兩位作者都借用人物訪問、素描再糅合個人經驗、視點把歷史重現在讀者眼前,並取得很好的成績,引起讀者很大的迴響。其中龍應台的《大江大海》更在不少華人社區掀起熱潮。
那為甚麼看過《大江大海》後忽然想看《最後的貴族》呢?也許是因為《大江大海》中寫的人物少了點血肉,少了點內涵;不管是蔣震、馬英九、朱經武、高錕都像電視特輯訪問那樣只有像「水過鴨背」般的描述,有的甚或只有一、兩句對話Soundbite。看不到他們的身影,看不到他們的喜怒哀樂,看不到他們的真實面目;倒是龍應台女士的悲與喜、樂與怒躍然紙上。
《最後的貴族》卻不同。章詒和沒有刻意收藏自己,她總是在「大人」身邊穿插,可她的穿插沒有妨礙讀者從不同的生活片段、日常瑣事、關懷對話了解張伯駒、羅隆基、史良、儲安平等人,沒有掩蓋康同璧及她女兒羅儀鳳這對《最後的貴族》的身段風采。看過之後自己對《最後的貴族》禁不住悠然神往,禁不住對她們的困局寄以無限同情,禁不住對反右、文革的扭曲咬牙憤怒。
若果歷史是不同人的故事。《大江大海》好像少了點作者以外的人味,所以想再看看《最後的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