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中國最高學府的北京大學,早前公佈內地39所中學的校長,可以推薦學生入讀北大,試圖改變內地高考一卷定終生的做法。這一招生方式,應該說是符合國際慣例的,但在內地劣評如潮,處處反映出社會的信任危機,一如內地網民所說:「信任在這裏接受最苛刻的考試。」
選「貴族學校」 歧視農村學生
其一,北大不值得信任。北大本月8日宣佈將推行「校長實名推薦制」,到16日公佈入選中學,歷時僅8天,有400多所中學申請。北大聲稱,入選的中學經過「專家委員會認真審議,綜合考察申請中學的辦學條件、生源品質等因素」,但專家的組成、考察的方法及範圍,都受到質疑。而且,入選的39所中學都是大城市的「貴族學校」,也引致北大歧視中小城市和農村學校、歧視農村學生的批評。
其二,中學校長不值得信任。每位合資格中學校長可向北大推薦一至五名學生,但校長推薦學生的基本標準欠奉,責任追究方式欠奉,不能不令網民質疑:「在當今社會,我就不信在省委、市委的多層壓力下,校長還會公正?」
大學自主招生 官員子女受益
其三,政府官員不值得信任。近年內地大學推出自主招生、優秀或有特長學生加分等改革,但受益的往往是官員子女。浙江紹興一中今年參加航海模型加分測試的19名考生中,有13名考生的家長是有權有勢的官員,其餘6名考生則為教師子女,被炮轟為公然舞弊,北大的推薦制又如何避免專向官員子女頒通行證?
其四,社會制度不值得信任。從中國各社會階層的地位分化來看,現行的高考制度雖然難以兼顧個性,但仍不失為較為公平、較有效率、成本較低的選拔方式,仍是一些農村苦讀學子出人頭地的唯一機會。北大校長周其鳳近日說,城市高考狀元素質不一定高過農村學生,但他推行的推薦制,恰恰是變相減少農村學生升讀北大的機會,又是一次加劇社會分化的制度變革。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