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豬扒包 隨最後一個徙置區湮沒牛下興記周日結業

傳奇豬扒包 隨最後一個徙置區湮沒
牛下興記周日結業

【本報訊】那一口外邊鬆軟,裏頭香脆的牛下改良版豬扒包,賣到星期天,便將隨同最後一個徙置區,湮沒於歷史微塵。標誌着香港公屋史轉捩點的牛頭角下邨興記茶餐廳,宣佈經營至本月22日光榮結業。餐廳舊物與舊照將放進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讓人細味公屋奶茶多士的餘香。 記者:蔡元貴

興記老闆恆哥在茶餐廳當眼處張貼了一則告示,宣佈11月22日光榮結業。連同第一代的山寨版興記,這間地痞茶餐廳已有約五十年歷史。興記由林興創立於京士柏寮屋區,恆哥說:「老竇話,想搵樣嘢唔會餓親屋企嘅,於是諗到做食嘅生意;做餐廳,就算生意唔好,啲產品都可以食落肚。」
京士柏寮屋區清拆後,林興舉家搬往牛頭角下邨,興記也在十座覓得舖位,一做便做到如今牛下清拆。林興育有三子一女,大哥另有生意,二哥與家姊都已移民,父親年老,興記就由孻子阿恆與幾位堂兄弟經營下去。寂寂無聞的茶餐廳,因為香港最後一個徙置區牛下的清拆而聲名鵲起,近月引來不少新知舊雨幫襯,甚至成為觀光名勝。

經歷半個世紀滄桑的興記,由林興創辦,隨着牛下清拆要結業。

外邊鬆軟,裏頭香脆的豬扒包,為興記的招牌食品。

見證兒女私情江湖恩怨

恆哥一家因為貧民身份入住牛下,在牛下經營興記,後來也因為興記致富,晉身公屋富戶而被終止住屋租約。興記訴說了香港基層努力脫貧的故事,還見證着許多兒女私情與江湖恩怨。恆哥說:「呢度啲人離離合合都唔知幾多,我哋睇住個女街坊喺度拍拖、結婚、生仔、離婚、再拍拖、再結婚,再生仔。」
牛下昔日三山五嶽,興記似乎深受社團眷顧,一度成為劈友、講數的老地方:「試過有黑幫喺出面球場劈友,有條友走入嚟攞我哋啲凳當武器,打完交要我哋出去執番。」恆哥說,最緊張一次是兩幫人在興記紮馬講數,幸好最終和解,順便在興記擺和頭酒。

住好啲老闆早前以8,000元投得這個收銀櫃,將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展出。

興記早前舉辦拍賣,這個煙櫃以5,000元高價售出。

15夥計獲一至三月花紅

算不上甚麼著名食府,興記值得緬懷的,是一家典型港式茶餐廳的轉型歷程:「我哋最初剩賣麪包及粉麪,後來出面多選擇,我哋逼住要賣埋飯、賣埋豬扒包。」現在最多茶客稱道的是豬扒包,豬扒由恆哥的堂兄獨家醃製,麪包罕有地用了「軟豬」,恆哥還自豪的說:「出面啲豬扒包塊豬扒有骨嘅,我都唔明點解可以咁,咬親棚牙點算?」
興記仝人共15人,恆哥說,除了法例要求的遣散補償,還會按表現發放一至三個月花紅,算是答謝夥計多年辛勞。至於興記,恆哥暫時找不到理想舖位,打算休息幾個月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