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為幾近膠着的中、台兩地銀行各在彼岸商業活動「拆牆鬆縛」。台灣最大銀行台灣銀行董事長張秀蓮料在數日內可獲批上海辦事處資格,該行和兆豐金控不排除投資內地商業銀行,中國銀行(3988)行長李禮輝則有望成為當地人民幣清算銀行。
由台灣政府全資擁有的台灣銀行,該行除計劃在未來數年在內地開設分行和註冊成為法人銀行外,業務將以企業融資和財富為主。
對於台灣銀行會否透過併購在內地擴展業務,張秀蓮指,若要併購,會留意城市商業銀行,但要得到監管者允許,她不排除任何可能,但現階段來說實屬過早。
中行冀在台清算人民幣
另一間台資銀行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稱,目前中信金的規劃,就是盡快申請設立子行,地點在上海,因分行吸收人民幣存款有上限、而子行無上限,故選擇設立子行。
而國泰金控總經理陳祖培指,該行將申請將內地辦事處升格為分行,兆豐金控發言人表示,該行擬申請將蘇州辦事處升格為分行,並計劃在內地包括北京、天津、山東、福建和遼寧開設分行,亦會收購內地城市商業銀行。
已表明前往台灣發展業務的中行亦全速前進,並於早前往當地覓開設分行地點。李禮輝稱,中行是內地四大國有銀行之一,內地台商有80%是中行客戶,每年對台商放款規模達2000億元人民幣(新台幣近1兆),放款餘額450億元人民幣。中行希望能成為第一批登台的內地銀行。李禮輝希望台灣盡快建立人民幣清算制度,該行亦希望成為台灣地區的人民幣清算銀行,提供穩定的人民幣現鈔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