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華府訂規則 北京顧面子 - 李平

盡論中國:華府訂規則 北京顧面子 - 李平

中美峯會塵埃落定,雙方簽署的協議既不在於早前大打出手的產品傾銷與反傾銷問題,也不在於事先張揚的人民幣滙率、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更不在於傳統的中國人權問題、台灣問題,而在於氣候變化、能源和環境合作,再次演出中美峯會常見的華府側重制訂新規則、北京樂於顧全面子的戲碼。

訂新能源經濟規則要中國撐

在國際社會,無論政治、經濟、軍事,誰能主導遊戲規則的制訂,誰就能享有最大的利益。1998年,克林頓總統訪華,適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進入關鍵時刻,擬訂中國市場開放幅度、時程,自然是最符合美國利益的首選目標;2002年,喬治布殊總統在「911」事件後首訪中國,反恐合作是首要任務,恐怖組織、恐怖分子的界定規則自然有一番爭執、交易。
奧巴馬今次訪華,華府將輿論的焦點引向中國輸美產品的傾銷問題和人民幣滙率,只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藉此應對北京敦促華府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要求,真正目標在於擬訂新能源經濟的遊戲規則,加快中美能源合作、環保合作,及在下個月哥本哈根氣候峯會推出「可以立刻生效、發揮作用的協議」。
奧巴馬表示,美國不可能單獨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換言之,沒有中國的支持,美國不可能擬訂新能源經濟的遊戲規則。何況,中國新能源市場的龐大利益已令人垂涎。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在2012年前不用履行二氧化碳減排義務,更是發達國家碳交易的主要夥伴,自2006年起就成為全球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第一大國。至今年10月,全球CDM項目共有4,673個,中國佔了1,841個,接近四成。

為攻新市場 滿足北京要求

2008年,全球碳交易市場價值達1,263億美元,接近美國去年GDP(國內生產總值)一成。美國要搶吃新能源經濟的大蛋糕,要搶攻中國的新能源市場,自然不能不滿足北京的一些要求。而北京在今次中美峯會中最希望得到的,無非是要華府表明尊重中國在台灣、西藏問題上的核心利益,也不要在人權問題上對中國指手劃腳,否則,中共領導人將大失面子,難以化解民間壓力。
顯然,奧巴馬在這些虛幻的政治議題上給足胡錦濤面子,換取了高效能源、可再生能源、煤炭清潔使用、電動車和頁岩氣合作等協議,加快美商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同時為在哥本哈根氣候峯會提出美方規則,包括減排目標、CDM資金籌措與使用、技術標準等,爭取到北京的支持。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