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提及「保育報販」,係有感而發,香港呢個城市嘅傳統特色之中,大牌檔已經極少見,街邊檔攤亦越來越少,如陶傑所言,我哋可以回憶嘅舊事物就快唔見晒。大牌檔有一個大弱點,就係佔地較多,兼明火煮食,於當今環境,肯定唔適合,譬如左丁山兒童時代居於洗衣街,經常喺奶路臣街西洋菜街地段嘅大牌檔食雲吞麪。但今日嘅奶路臣街西洋菜街日日萬人空巷,點可以容納兩至三個街邊大牌檔呀,時代進展係有時要淘汰一啲舊事物嘅,此乃無可奈何之事。
報紙檔又唔同,佔地較細,不構成安全威脅,只要報販守規矩,不違規擴充地盤阻礙行人通道,商舖茶樓酒家與行人都會相就相就,當然食環署亦要睇緊啲,否則只會益咗啲博懵擴充之報攤,對守法報販不公平。台灣報紙極倚賴便利店與訂戶嚟賣報紙,外國亦然,只有香港報攤仍然有生意有活力,能夠幫助報館賣紙,而且找數期會快過便利店,對報館現金流有利。
可惜嘅係,互聯網盛行之後,報紙雜誌嘅銷量一年不如一年,報販生意話唔受影響就假嘅,於是唔少報販兼賣紙巾與香煙幫補吓,以彌補報刊銷量下跌嘅損失,但政府當局執法尺度不一,例如對賣煙呢回事,就近乎霸道,睇報紙知道「全港報販大聯盟」主席廖社青講,零售香煙佔報販三成生意,今年加稅後香煙收入減少二至三成,影響重大。最近仲話要從嚴管制㖭,唔怪得廖社青佢哋要搞抗議。
左丁山小時候就在街頭替一間茶樓門前嘅報販睇檔,報販蛇王一小時,左丁山就睇檔一小時,冇報酬o架,肯睇檔嘅主因係可以唔使畀錢就睇勻報攤上所有報紙(記得嗰陣時冇乜雜誌可賣),於是養成閱報習慣,對時事識得多過人,同學無人能及,真想唔到自己後來成為傳媒人㖭。香港報攤養活好多人,亦培養過唔少人才,十年前有發行大哥捐錢畀報販子弟留學外國,搵左丁山做評審之一,當然一口應承。家見到報販抗議,不禁有感而發,希望當局唔好趕絕報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