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明年經濟政策定調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或提前至本月底召開,在實現保增長後,「調結構」、「防通脹」成為會議重點,信貸是否收緊、政策是否退出,消息指,全都體驗在「調結構」骨子裏。 記者:尹燕麗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按慣例是在每年的12月初召開,此次破例提前,表明中央對於明年經濟的主要任務和調控方針已基本確定,同時在金融海嘯的特殊背景下,欲盡早釋放穩定訊號以解除市場憂慮,並提振信心。
引導內銀貸款流向
據內地經濟策略員指出,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的「非常」措施,要延續推動經濟但又不引發通脹,「調結構」成為明年經濟政策主調。
內地銀行界消息指,明年貸款政策離不開「調結構」,由於在力谷消費,並與投資在GDP所佔份量相,中央給予銀行的貸款指標不會一下子大幅收緊,為配合「調結構」主調,同時要防通脹,監管機構傾向透過引導銀行貸款流向,達到目標。
消息人士稱,雖然距離年底還有個半月,但有大型銀行為年初至今進行業務檢討,其中包括貸款和投資,此舉為明年發展作例行的前期準備。
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央及時出台的一籃子經濟計劃令中國率先復蘇,但天量信貸、過熱投資也引發流動性氾濫、產能過剩等問題。
此外,日益升級的通脹預期、刻不容緩的結構調整、倍受爭議的「國退民進」,以及在刺激政策邊際效應逐漸減弱之後,如何擴大內需以加大經濟增長後勁等,都對中央的政策成效提出質疑。
據經濟界人士透露,此次會議高度肯定應對金融危機的一籃子振興計劃,同時確立明年將繼續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保八」任務已順利完成,「擴內需」、「調結構」將成為主要調控內容,「防通脹」亦有可能提上議程。
明年中旬或加息
但目前主流派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通脹在明年不會成為主要威脅,相比之下,如何適當退出應對金融危機的「非常」政策更值得關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隨着經濟增速走高,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會逐步退出,並進一步預測,明年6月至9月人行或會首次加息。
中信嘉華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師廖群指出,4萬億元人民幣計劃要持續兩年,故明年不會全面退出,惟推行力度或有放緩。
若明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過10%,通脹達到2%,以及出口恢復,中央或會於第二季度或年中調整政策,包括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以及人民幣升值。
中央率先辯論6個經濟矛盾
1)4萬億元投資是否鼓勵產能過剩;
2)保八是否與可持續發展思想相左;
3)經濟增長是否對冲了結構調整;
4)擴大投資是否加劇消費不足;
5)信貸增長是否導致通脹預期的元凶;
6)「國進民退」是真命題還是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