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說《2012》預計能摘下三到四億元人民幣的票房。這個銀碼,連對內地影業不熟悉的人都說,是「發水」的想像。內地盜版流行(我不用官方字眼猖獗),近年除了一套《色,戒》因為有床上戲足本關係,觀眾才買票入場,其餘中外大製作,盜版幾乎跟正本同步發行,同一批觀眾,不會儍到掏腰包入戲院。為了國內票房,《2012》就要炮製「中國力挽狂瀾於既倒,救了全世界!」的災難C級片嗎?也許,可能吧。《2012》無論從影評或者觀眾角度,都是三流數碼和電腦製作,談不上大卡士,沒有驚世陰謀,不算譁眾取寵,內容離不開平民英雄,一家團圓的荷李活式老調。講真,這樣的戲碼,假如沒有「中國元素」,連內地盜版也不會落搭,荷李活公式災難片太濫啊。有了畫公仔畫出腸兼講出口的「中國情意結」就不一樣了,這個,叫做賣點。四叔的專用解構名詞則是:個客鍾意嘛。
中國救地球,whynot?LA毀了,印度淹了,羅馬廢了,超級挪亞方舟航向非洲大陸尋覓重生去了。國家權力大洗牌,C級導演還想得出西方救世主的投射嗎?中國連百年不遇奧運夢都圓了,金融海人家翻艇塌樓,中國天安門沒丟一塊磚,老毛老神在在,搞到連奧巴馬都快要自稱Obamo了。打中國牌,便宜啊,貪得過啊。這下,中國憤青高興了,網上熱烘烘免費幫忙宣傳。由是,《2012》的影評,坐底有(中國)五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