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航運業貸款成歐銀行計時炸彈

特稿
航運業貸款成歐銀行計時炸彈

歐洲銀行業早前受金融海嘯和按揭壞賬拖累,現正面臨新考驗,因他們持有逾3500億美元(約2.73萬億港元)的航運業貸款,在航運業未來數年可能持續低迷下,越來越多航運公司可能破產,意味航運業壞賬或成為衝擊歐洲銀行業的另一個計時炸彈。
事實上,美國中型航運公司EastwindMaritime今年夏季破產,已令歐洲銀行業大為不安,擔心類似破產事件陸續有來。
標準普爾歐洲銀行業分析師布吉伊說,一般而言,經濟走出谷底後一年,債務拖欠率才見頂,意味銀行面臨的航運業壞賬未完全浮現。

低估壞賬風險 破產恐續來

分析員說,儘管全球貿易正在改善,但航運業訂購的船隻將於未來數年陸續投入服務,令運載力過剩問題惡化,加劇業內競爭和壓低運費,削弱業界收入,增加航運公司賴債的風險。此外,全球貨櫃船運費近年因經濟低迷而大跌45%,令作為貸款抵押品的貨櫃船跌價,倘情況惡化,歐洲銀行界或須作出巨額撇賬。
分析師稱,歐洲銀行業低估航運業壞賬的風險,猶如數年前低估次按危機一樣,而英國萊斯TSB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德國商業銀行和德國HSHNordbank銀行現持有的航運業貸款,分別多達239億、250億、370億和500億美元,貸款質素一旦轉壞,對業界的影響不容小窺。

貨櫃船供應過剩 運費受壓

TuftonOceanic分析師布拉迪說,全球航運業去年夏季「爆煲」後,將面臨長達3至10年的低潮,預料全球貨櫃船供應過剩的比例將高達50%,對運費帶來壓力,未來半年可能有越來越多航運公司無力還債,被銀行收回用作抵押品的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