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針對外籍非法入境者藉尋求政治庇護或酷刑聲請偷渡來港,申請行街紙留港工作的《2009年入境(修訂)條例》昨日正式生效首天,入境處即聯同警方及勞工處,採取代號「Powerplayer」打擊黑工聯合行動,搜查新界35處地點,共拘捕包括持行街紙外籍人士在內的24名男女黑工及僱主。行動至深夜仍在進行,預計有更多人被捕。 記者:麥超億
入境處首席入境事務主任(執法)楊子忻表示,行動中有24名男女被捕,被捕者中18人為非法入境者,當中13人為非華裔人士,包括有菲律賓、巴基斯坦及孟加拉籍,被捕非華裔人士中8人持有行街紙,餘下5人則為內地人;另外6人為僱主。
望內地加強堵截
該項代號Powerplayer打擊黑工聯合行動,於昨晨8時展開,270名入境處、勞工處及警方人員,突擊掩至新界南及新界北35個目標地點,包括工廠、貨倉、廢料回收場及物流公司等,經過8小時行動後,截止昨午4時,將上述24名涉嫌黑工及僱用非法入境者僱主拘捕。
楊子忻又表示,《2009年入境(修訂)條例》昨日生效後,入境處會繼續嚴厲執法及打擊非法勞工,藉此對有意偷渡來港接受僱傭工作的人士起阻嚇作用;以及會通知內地有關部門新例,希望雙方能加強溝通及堵截。新例下非法入境者即使在留港期間取得擔保書(俗稱:行街紙),如果從事非法工作,同樣會受到刑事制裁,違例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萬元及監禁3年。他並呼籲僱主切勿聘用非法勞工,一旦違例被捕及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35萬元及監禁3年。
外籍偷渡者激增
今年3月,一批外籍非法入境者,以酷刑聲請申請留港申請司法覆核獲勝訴,並可持行街紙在港工作後,外籍非法入境者人數由今年1及2月平均約37人,至10月時竟激增至近160人,為遏止此情況,政府日前通過《2009年入境(修訂)條例》,並於昨日起生效。
此外,警方新界北警區重案組探員,在本月5日起至13日的一連9日內,進行代號「天網」的打擊黑工行動,搜查打鼓嶺坪輋10個電子零件回收場,5名本地男子、3名雙程證男子及一名持行街紙的24歲孟加拉籍男子,他們全部因涉嫌僱用非法勞工被捕,當中的孟加拉男子疑為僱用黑工的中介人。行動中同時拘捕15名雙程證黑工及一名非法入境孟加拉籍男子。行動中全部被捕24名男子,年齡由23至49歲。
特稿
團體:勿一刀切處理酷刑聲請
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認為,《2009年入境(修訂)條例》生效後,對假的酷刑聲請外籍非法入境者的確可收阻嚇作用,但政府這一刀切做法,同時影響真正要求政治庇護者帶來經濟上影響,希望政府能加快及公正審核有關申請。
羅沃啟稱,雖然暫時未有持行街紙的外籍非法入境者向他們求助,但如果政府要花3至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對酷刑聲請者作公正審核。
促仿效英美國家
他希望政府能仿效國際的處理方法,如英美及澳洲等國家,當那些酷刑聲請者,經在當地逗留半年或一段時間後,仍未能獲審核,便可留下工作,以解決經濟困難。
社區組織協會社區幹事練安妮補充稱,雖然政府對持有行街紙的非法入境者有援助,只限於每月1,000元的房租津貼或每10日取一次食物,但若他們沒有工作經驗及技能,一旦獲其他國家接收時,尋找工作便遇到困難。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