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每年有逾千人報讀中一的「貴族直資」聖保羅男女中學,由明年中一起,不諳中文的新生可以法文或西班牙文,作為第二語言科目,取代中文原先位置;此舉將令每年報讀的約30名國際學校和回流學生,獲取錄機會大增。有昨日出席入學講座的家長擔心,該校向國際學校小學生招手,會削減一般學生獲取錄機會,令100個公開招生學位競爭更激烈。 記者:倪清江
昨日1,200名家長和學生出席聖保羅男女中學的中一入學講座。該校以英語授課,中一學額有230個,當中僅約100個作公開招生,餘額供附屬小學學生升讀,學費每年5.2萬元。
去年1300人報讀
該校去年有1,300人報讀,校長陳黃麗娟表示,每年有約30名在國際學校和外國回流的學生報名,他們英文很好,但因中文欠佳,不符收生要求,多數不獲取錄。
有見及此,該校將由明年中一起,將原作興趣課程的法文和西班牙文課程正規化,讓中文底較差的新生在初中時選讀,作為英文科以外的第二語言科目,取代原本的中文科位置,但他們仍需修讀程度較淺的中文課程。
他們升讀高中時,可銜接容許自選語文科目的IB(國際教育文憑)課程;或讀本地新高中,再應考英國會考和高考的語文科考試。
陳黃麗娟強調,新安排並非向國際學校搶學生,而是令在小學時修讀中文不多的學生,享有與本地生同樣獲取錄機會。這對國際學校的本地學生是好消息,但變相會搶去在本地學校就讀的學生升讀機會。
家長憂競爭加劇
有昨日出席入學講座的家長憂慮該校新安排,會加劇學額競爭。家長陳女士表示擔心,「因為好學校學位真係少,叻嘅學生多。」另一所直資名校拔萃男書院,也可讓學生以修讀法文替代中文。
聖保羅男女中學計劃進一步國際化,附屬小學原址正興建一座附有81個宿位的新大樓,2011年落成。陳黃麗娟指,宿位將供交換生和非本地生入住;若港府落實非本地生來港就讀政策,校方將於中四至中六撥出60個學額收生,內地生不多於一半;由於是利用一直騰空學額,不會影響本地生入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