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華遜簽約灰熊後,曾表示本季是非常「個人」的一年,要用行動去證明批判者的眼光是錯誤的,這種心態對灰熊早已不是好兆頭;但沒想到只經過一場比賽,他就對板凳角色表達不滿。
充滿拼勁的態度,是艾華遜贏得尊重的主因,但這十數年來大家亦看到,「戰神」經常需要有球在手,出手次數頻密的風格只有在「七星伴月」類型的陣容結構,才會取得較好的化學作用。01年帶領76人打入聯盟總決賽,是他的籃球事業高峯,隊友包括莫湯保、麥基、史奴及泰龍希爾等,都是勤力防守,進攻不強的實幹型球員。今日灰熊幾位小將如基爾和OJ美奧,我彷彿看見十數年前曾任AI隊友的曉士及史達侯斯,得分力強的年輕球員較難和艾華遜擦出火花。
艾華遜並非一位有高度或射術高超的球員,速度及爆炸力仍會因年紀增長而下降,當紮時有球隊肯重整陣容去配合他,但灰熊簽AI的主因,是為增加票房號召力的短視綽頭,沒必要為他改變陣容架構。
呼風喚雨的日子已成過去式,艾華遜需思考這些問題:在剩餘比賽生涯中還有甚麼目標?若要嘗冠軍滋味,或需放下身段去配合一支有實力球隊。有人願意優雅地淡出,亦有人要轟烈地離去,兩種選擇都沒有甚麼對或錯,若「第6人」稱號覺得刺耳,艾華遜或應急流勇退,不要再糾纏下去。
文:張丕德
ESPN籃球評述員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