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之夜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詩歌之夜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蓋瑞.史耐德(GarySnyder)從美國到香港,出席「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座談會「蓋瑞.史耐德與中華文明」,史耐德是「重量級」人物,來自美國的艾略特.溫伯格,埃及的阿赫穆德.海加茲;日本的高橋睦郎;阿爾巴尼亞的魯列塔.柳沙那庫;德國的庫爾特.德拉沃特;墨西哥的卡羅.布拉喬,據說在詩壇都有一定地位,可惜他們的詩作,沒有看過,不好評說。
一九九九年八月在三藩市購買了「TheGarySnyderReader」,選集六百一十七頁,選輯了詩人1952-1998的散文,詩和翻譯。書的封面,詩人站在雪山之巔,很有「得道了」的喜悅。
選集內頁,詩人引用論語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到過寒山寺的詩人,修成正果,詩作帶有禪宗意境,早年已踏上環保之路,如今成了環保先鋒,順理成章。
看過出席詩歌之夜的詩人名單,來自外國的不說了,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的,包括歐陽江河、鴻鴻、也斯、胡燕青、廖偉棠、北島。也算是有份量的詩人,但總是感到不夠,可不可以再多幾位呢,例如瘂弦、楊牧、葉維廉、鄭愁予、戴天、西西,主辦單位可能也有發出邀請信,他們不來,詩人不來誦讀他們自己作品,不好找人代勞,只得作罷。
○九年十月收到由關夢南、葉輝編輯而成的戴天詩集《骨的呻吟》,書不是免費派發(一如沒有免費午餐這回事),關夢南希望收到書的朋友都寫一篇類似讀後感文章,作為日後結集出書之用。
要是戴天出席詩歌之夜,他的份量大概可與蓋瑞.史耐德看齊,一如瘂弦、楊牧,都是同代人,該有共同話題。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三十日見了戴天,他出席香港藝術發展局第一屆文學獎後,一起喝杯咖啡,十二年前的事了。他得了「創作獎」,有外界批評那是「錦上添花」,他接受張麗瑜訪問時這樣回應:「有朋友戲謔,這是我一生最大的污點。」「我也覺得不大過癮,哈哈。」他又說:「平心而論,藝展局搞這些獎也只是對香港做點事罷了,有些人根本不明白它的本質就亂下評論,而我只是恰巧在這處境中,所以也就成人之美吧。」
關夢南要搜集資料,張麗瑜這篇訪問該可用,在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委會第一屆文學獎特集《回聲與肯定》,刊登了林年同的《詩的空間意識─讀戴天和西西的詩》,黃繼持的《讀戴天近作〈擬古〉及其他》,都屬扎實評論,日後放入關夢南主編的「讀後感」,該很合適。
戴天的《前九七紀事》系列,寫出當年文化人活動,其中又以飲食為主。當年的飯局,比起毛尖筆下的上海飯局,更可觀,甚至帶點悲壯味道。有戴天在場,絕無冷場,「自言是『生活派』的戴天,只喜歡抽煙飲酒看雜書,交朋結友,閒時『打牙骹』是一大樂事。」
如今身在加拿大冰天雪地的多倫多,不煙不酒的戴天,(關夢南最近到加拿大探望戴天,說他偶然還像老頑童,不理醫生勸喻,偷偷的抽點煙,喝點酒),日子過得怎樣呢,一如甜美詩人瘂弦,也在加拿大溫哥華過著退休生活,還會看詩,寫詩麼。
這樣的一個詩歌之夜,戴天、瘂弦不能來,或不想來,已不重要。總有仍愛讀誦自己詩作的詩人,北島、廖偉棠都來了,那一個晚上,就屬於他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