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沒有養成寫「妳」的習慣,因為覺得標榜女兒身的第二人稱過份招搖──英文的you不分性別,也不見得世界大亂,假洋鬼子於是振振有詞,心安理得指着異性「你你你」。八十年代香港的詞人似乎特別喜愛「妳」,尤其是為男歌手填寫的情歌,撞口撞面都是大晒的女人,唱的時候聽不出,電視播MV歌詞打在熒幕下就一目瞭然。我很懷疑是種無遠弗屆的恐同潛意識,為怕男子漢卿卿我我的對象被誤會是同性,刻意劃清楚河漢界,由基佬基仔嘴巴吐出,簡直此地無銀三百両。
看到這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影片譯作《艾美麗雅──伴妳啟航》,不禁啞然失笑,馬上想起從前在美國唸書的日子。主人翁艾赫特女士,外型與嘉芙蓮協賓有幾分相似,高、瘦且顴骨崢嶸,當年極受女權運動員崇拜。一身英偉的飛機師打扮,潛移默化了後來的占士甸,史默脫的皮外套另加緊貼頭皮的皮帽,儼然女同志icon──她們圈內人的耳語,咬定她和第一夫人羅斯福太太有一手,兩者皆為有夫之婦的事實,並不妨礙謠言流傳。我覺得不公平,師奶湊大仔女一個唔該改變性取向的案例,數量之多可以稱為傳統,但住家男人中途變節就較少見──起碼我仰慕的已婚男,個個都如入定老僧,不肯接受妖基引誘。眼紅到一個程度,瞪着周邊的拉拉表示妒羨:「你哋就好啦,見到合心水嘅對象,唔理得佢係唔係,總之你幫我搽粉,我替你畫眉,挨身挨勢摸下摸下就水到渠成。」作中性打扮的女同,最棹忌被人寃枉她們塗脂抹粉,差一點把無賴打成肉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