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世界末日這麼容易傷害全球民族感情的內容拍成電影,票房一般是不會虧待片主的。少數不太賣座的同類作品,都只是小本製作,災難場面不夠災難,失敗,自由神像倒下來倒得太假,失敗中的失敗。
有影評人對最新一部末日片「沒有主題,沒有哲學視覺,沒有宗教對於災難的看法」感到不滿,正好體現了末日片迷與影評人之間要求的落差。
世界末日那麼可怕,為甚麼能吸引眼球?難道真有那麼多人勇於掏錢出來,在面對文明毀滅時反省生存的終極意義,讓哲學與宗教在電影院中進行到底?不,一旦假末日片之名而講天國近了你們應該悔改的道理,講道理又講得很着跡,而災難畫面又不似真跡,觀眾自會用錢表態: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浩劫。
觀眾想要的劫,是特技虛擬出來的劫。浩劫最好越全球化越好,巴不得各國的地標都分配到一個給徹底破壞的畫面,付出小小成本,就可以享受到做恐怖份子的快感,滿足潛藏的破壞慾,跟打機把一切都給砸爛了覺得很爽的心態沒有甚麼分別。現實生活裏憋了一肚子氣,有權力的人會把氣過檔給無力還擊的人,更多人會像電視劇所見一樣,就砸杯子,煙灰缸;災難片正好讓每個人的怨氣轉移了發洩的對象。
末日片來了,是要叫觀影的人得到暴力抒發,並且發得更豐盛。碗碗碟碟太瑣碎小兒科了,又勞力又破費,不如坐看金字塔長城巴黎鐵塔一一灰飛煙滅,實無傷大雅的人間快事。反正又沒有人當真的,多備幾套災難片在家,要發脾氣的時候看一下,說不定個人的末日會延遲降臨。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