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銀行(023)成為全城焦點,除電視劇《富貴門》推波助瀾外,國浩集團(053)疑似向東亞敵意收購,更引來投機者垂涎。
假如傳聞中的敵意收購成事,若在東亞與國浩之間作出取捨,升值潛力較大的應該是東亞。讀者或會問,國浩今次收集東亞股份的時機掌握,遠比另外兩個策略投資者──西班牙Criteria及中銀香港(2388)──高明,國浩會否有更高的投資價值?
翻查國浩截至6月底止年報,集團手頭現金228億元。至今,國浩投資於東亞的本金,估計約30億元,賬面獲利20億元。按國浩發行股數3.29億股計,每股應佔東亞資產15元,佔其每股資產淨值12%,而目前國浩在東亞的賬面利潤,每股約6元,或每股資產淨值升5%。看來,國浩即使未來在東亞的投資上贏了漂亮一仗,對股東來說增值暫時不是很多。如果國浩繼續不斷在市場吸納東亞,則每股成本將水漲船高,而且,這樣做東亞未來的升值潛力,仍然比國浩更大。
國浩本意難測
至於說國浩投資東亞時機掌握佳?6月底前金融風暴早已平息,我不明白國浩為甚麼仍然持有超過200億元現金,管理層還在等甚麼呢?國浩買入東亞8.01%股權,只動用集團不足15%資金,即使在這個倉位贏了漂亮一仗,整體投資表現亦未必足以在股東面前攞彩。若以敵意收購價比較,東亞目前不足2倍的市賬率,看來仍有不錯水位,只是國浩會否因為股價已被炒高而改變主意(或者根本無意收購東亞?)將是現時追入東亞的風險所在。
林少陽
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