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業陷「三難」

中國船舶業陷「三難」

【本報訊】全球貿易萎縮,凸顯中國船舶業的產能過剩,船舶企業更面對「三難」(接單難、交船難、融資難)。中遠控股(1919)主席魏家福坦言,經濟放緩導致需求疲軟和運費下降,預計公司今年會出現淨虧損。

產能過剩嚴重

中國外運長航集團總裁趙滬湘(圖)表示,金融危機前,整個行業在經濟形勢大好下,新造船定單大幅增加,經濟逆轉導致運力下降,亦令產能過剩。船舶交付數量在未來三年仍會明顯增加,這有可能對整個航運業的復蘇產生抑制作用。
要扭轉此弱勢,趙滬湘認為,航運企業會出現大規模整合重組。魏家福亦指,中國要加快船舶更新的步伐,淘汰老舊船隻,實現結構調整。
目前中國造船產能約6600萬載重噸。按照《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的2011年造船完工佔世界造船完工量的35%以上的目標,現時船舶工業市場容量在3500萬至4000萬噸左右,其中70%以上出口,內地船舶市場需求約1000萬噸左右,即出現三分之一以上的產能過剩。
另外,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原材料司巡視員賈銀松表示,政府預計將於今年底宣佈新的鋼鐵產業重組計劃,該計劃將包括新的整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