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霖談盈富辛酸史

陳德霖談盈富辛酸史

【本報訊】98年港府入市「打大鱷」時,盛傳幕後操盤的金管局副總裁、上月起正式「坐正」為總裁的陳德霖,昨在盈富基金(2800)上市10周年紀念儀式時說,當年入市後巧妙採用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形式的盈富基金作為退市安排,是經過反覆思量的,因這在亞洲屬破天荒的創舉,亞洲投資者接受程度亦不肯定,相比之下,以批股形式或可換股債券形式出售手上的股票,是當時較「常見」及較穩妥的方法。
據了解,港府十年前堅持推出盈富,因希望讓散戶參與買賣,至於為何不逐批出售個別股份,選擇將整體打包以盈富基金上市,是要避免公眾猜度下隻股份而誘發套戥風險,大前提是對整個市況的波動減至最少。

籌備過程不足半年

陳德霖指出,盈富99年中由外滙基金投資公司通過至成功推出,過程不足6個月,而當時法律顧問對金管局以IPO形式推出盈富的構思亦感奇怪,但結果盈富成為在日本以外亞洲區首隻兼最龐大的ETF,集資額高達333億元。他指現今全球退市策略是否成功,要拭目以待。值得注意,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的每周專欄《觀點》,已由高層輪流撰寫不定期新專欄《匯思》(Insight)代替,新總裁陳德霖昨已將盈富成立辛酸上載為首份稿件。該局發言人表示,《匯思》有匯聚眾高層思維之意,而Insight則是監管一方的視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