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蘇富比上周三以逾4,045萬港元的天價拍出清朝乾隆皇帝一方玉璽「八徵耄念之寶」,震撼中外藝術品市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南京博物院特聘專家李路平卻語出驚人,指研究過玉璽的鈕制、玉質的優劣等各方面後,可鑑定為仿製品。
現為江蘇書畫鑑定小組主任委員,潛心研究篆刻30多年的李路平稱,清代乾隆25年後玉器製作進入鼎盛期,皇帝玉璽幾乎做到玉璽無筋、無柳、無瑕,但這次拍賣的乾隆玉璽,「目鑑便知玉質上有大片的柳絮紋,玉質當屬普通青玉料……」
他比較了北京故宮珍寶館的大量寶璽實拍圖片,並將拍賣品照片放大作對比,發現其中有十多處差異:仿製者不懂篆法,因此出現仿印的「徵」字顯得死板、「八」字的起筆是略圓而不是方頭等現象;印龍爪、頭部紋飾雕工疲弱而少章法、刀法;玉璽的玉質黯淡,與近年所拍賣的皇家用印相比顯得失色等。
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