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下月通車的昂船洲大橋發生工人半天吊驚險意外,本周二下午兩名工人登乘吊籃,檢查吊橋斜拉鋼纜時,吊籃失靈停在離海面約270米半空。承建商事發後未有報警,有工程人員更指「搵消防員都唔識救啦」,索性自找攀山專家營救。兩工人最後被困半空8小時,至凌晨時分才獲救脫險。勞工處及路政署均表關注事件,立法會議員質疑地盤隱瞞事故,罔顧工人性命,要求徹查。
記者:周志鴻、關英傑
將於本周日開放供公益金舉行新界區百萬行籌款活動的昂船洲大橋是近年本港重要基建,對於通車前發生半天吊事故,路政署已要求工程顧問公司提交事故報告。署方指當日事發後接獲承建商報告稱,因兩工人無即時危險,且徵詢攀山專家意見,認為毋須求助警方及消防處。至於肇事原因是拉動吊籃的四條纜索中有一條折斷,兩個失靈吊籃至今仍半天吊,但已由工人固定於鋼纜候查。
自行找攀山專家營救
昂船洲大橋採兩座單柱體橋塔方式興建,每座橋塔高300米,分別建於昂船洲8號貨櫃碼頭及青衣島9號貨櫃碼頭用地。這宗半天吊意外發生於本周二下午5時,當時兩名年約30歲工人乘坐兩個吊籃,進行鋼纜保養檢查。
消息稱,吊籃兩個一組,各由兩條纜索拉動,沿斜拉鋼纜徐徐向上,置身兩個吊籃內的工人小心檢查鋼纜。可是當吊籃升至距離塔頂30米的半空時,吊籃突然失靈停在半空。兩名工人嘗試啟動吊籃不果,立刻以無線電向橋面工作人員求救。
據知當時地盤承建商並無報警,並自行找來10名攀山拯救專家到場協助,其間亦向路政署滙報事故。工程顧問公司及承建商徵詢攀山專家意見後認為,被困的工人無即時生命危險,認為不需尋求警方及消防員協助,只安排攀山專家進行營救。當時幾陣大風吹得吊籃左搖右晃,兩工人身處半空飽吃驚風散。
攀山專家審視後,晚上8時半展開拯救,當時一名攀山專家登乘安裝於橋塔頂部的維修吊船,下降至其中一個吊籃上方,攀山專家扣上安全帶,在半空搭建兩條臨時救生索連接吊籃及吊船,可是位處半空增添困難,直至翌晨1時才成功救出兩名工人。兩工人無受傷,自行離去。
04年動工的昂船洲大橋,採雙程三線行車的大橋,原造價27億元,且預算於去年8月落成,但工程超支10億元,更延至下月20日通車。
大橋除本周日舉行公益金「新界區百萬行」,明年初亦辦渣打馬拉松,港產片《竊聽風雲》亦曾於大橋取景拍攝。
議員轟路政署失職
【本報訊】「今次事故雖然無人死傷,但地盤方面冇即時報警有隱瞞之嫌,作為監管角色的路政署不應單方面聽顧問公司意見,若然攀山專家失手,兩名工人的性命誰人負責!」立法會勞工界議員葉偉明昨晚接受查詢時,狠批出事地盤做法失當,罔顧工人安危,令工人半天吊困在半空8小時,生命毫無保障,亦炮轟路政署未有適當履行監管工程的角色。
須24小時內通報
他更質疑,事件中勞工處未獲知會,近年政府宣傳工業意外大幅減少,但經過這次事故,他憂慮究竟有關數字是否可信。
本報就工業地盤發生意外事故,即使事故不涉人命傷亡,是否需要上報一事向勞工處查詢。勞工處發言人回覆稱,根據《工廠及工業經營規例》,任何工地若發生危險事故,不論有否造成人身傷害,均須於事發24小時內向勞工處通報。按有關法例的「危險事故」定義,以起重機吊起或降下人或貨品、以及吊臂起重機等均屬監管之列,違者可判罰5萬元。
一名工程師則承認,地盤每日都會發生不同事故,性質有輕有重,若事故不涉人命傷亡,業內一般只會「自己搞掂」,即自己找人處理,一般不會報警或找消防員求救。他更指這種做法在行內十分流行,認為事件中地盤做法「冇乜唔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