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廚刀 - 蔡瀾

完美廚刀 - 蔡瀾

北海道之旅,快要結束,當地觀光局提出多個景點讓我們拍攝,但是日子短,我一個個剔除,最後選了「日本製鋼所」。
它是北海道最重要的工業,上市的股票排在前位。看煉鋼,我興趣不大,但是「日本製鋼所」為了名譽,還附帶開了「瑞泉鍛刀所」,從來沒有對外開放過,是此行的目的。
鍛刀所在一九一八年成立,為了保存日本刀的製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鍛刀被禁止,這門藝術要是不保留,就會慢慢失傳。
當今,日本刀當為美術品鑑賞,我們看的是第六代傳人堀井胤匡的技巧,日本刀由低碳素素材和高碳素素材兩種鋼皮製成,取前者硬度和後者的鋒利。二鐵包了又包,打了又打,最後磨利完成。製作過程見習後,我問該公司的經理:「買一把,要多少錢?」「一百萬日幣左右。」他說。以當今滙率換算,是八萬五千港幣,我心中有數。
事因我組織的旅行團中有位小朋友,父母都是知識份子和美食家,教他看書和享受美食美酒。一連十年了,我們每個農曆新年都一齊度過,看小朋友的長成,感到無限的歡慰。
「長大了要做什麼?」我從小問他。「當廚師。」小朋友回答。多年來都是同個問題,也是同個答案。
當今他學業已成,不過還是想學燒菜,他父母拗不過他,讓他到倫敦的藍帶學院學習。他向我提出:「我想買把日本的好刀。」
我替他查問又查問,日本廚刀,用來用去只是三把:切菜的,劏魚的和片肉的,製造日本廚刀的名人可不少,各自精采,但提到西洋廚刀,他們都不屑一顧。
當今已找到了門路,只要問小朋友刀的尺寸和厚度,就可以請那位國寶級的大師鍛一把,終生使用,不貴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