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滙債:升值理據無甚根據 - 羅家聰

暢談滙債:升值理據無甚根據 - 羅家聰

奧巴馬訪華在即,人民幣升值再成焦點。據經濟學人巨無霸指數計算,目前人民幣滙率偏低了49%。換言之,美元兌人民幣「應該」於3.50才算合理。一眾經濟師們按其邏輯,便預測人民幣長升長有。
在下早已指出,這些甚麼購買力平價(PPP)、基本或行為有效滙率(BEER/FEER)模型的估算,早有學術文獻指統計結果經不起時空考驗(Notrobust),即是只要模型數據差之毫釐,結論便很容易謬之千里。連滙率低估多少也未搞清,貿然大升只會步日本後塵。

那末人民幣不肯升值,又是否造成環球貿易失衡的底因?理論上,實質滙率應與淨出口成反比,起碼長遠來說應如是。打從1970年金本位倒台至今,人民幣兌一大籃子貨幣的實質有效滙率(Realeffectiveexchangerate)與中國年度對外貿易餘額確成反比,但關係似乎並不密切(圖一,留意左軸逆向)。如果只看1992年起有紀錄的月度數據,兩者更成正比,即越升值越利出口,貿易越失衡(圖二)。升值,真可解決問題嗎?
明乎此,便知無論市場怎炒,人民幣也無甚升值必要(圖三)。
羅家聰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