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看市民的決心和力量 - 吳志森

改變,看市民的決心和力量 - 吳志森

在一輪密集試水溫探民情的指定動作後,原以為二○一二年的政改方案會馬上出籠。怎料曾特首故弄玄虛,在會見泛民議員時,以「諮詢文件尚有數頁未寫完,會充份考慮泛民所提的意見,以豐富內容,文件出台時間可能稍為延後……」逗得部份泛民議員開心不已,滿以為他們的施壓,真的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政改諮詢,正回到他們所設想的正確道路上來。
這種想法無疑很天真也很儍。種種迹象顯示,「翻叮」○五方案,是阿爺最放心的設計,但又擔心民情反彈得不可收拾,於是把即食麪的湯包味粉,由牛肉味改為雞味,湯料換了,麪仍是四年前的貨色。

民建聯欲消滅討論空間

民建聯提出的增加十個立法會議席,五個分區直選,五個由區議員互選產生,但褫奪百個委任區議員的投票權,其實就是阿爺屬意換湯不換麪的○五「翻叮」,即使除掉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委任區議員,以民建聯的地區實力,由區議會互選產生的立法會議席,幾乎可全數成為民建聯囊中物。這個方案安全系數最高,選舉結果也最受控制,民建聯作為阿爺的代言人,此時此刻提出整套方案,是希望設定公眾議程,把那些天馬行空的討論空間,第一時間統統消滅。
那麼,二○一二政改方案為何還未按照阿爺屬意的設想,霸王硬上弓匆匆出籠,以免夜長夢多?看來,這與曾蔭權近來民望急瀉的處境有關。接連幾項調查都顯示,曾蔭權的民意支持度,已接近極其危險水平,有些與倒董潮開始時不相上下,有些,例如市民支持出任特首的比率,曾蔭權更比董建華還不如,在如此風雨飄搖的境況下,如果曾政府昧於民心民情,夾硬推出擺明是不受歡迎的「翻叮」政改方案,說不定跟二○○三年二十三條立法一樣,會激起市民極大反響,特區政府的管治,立時陷入不可挽回的危機。

曾蔭權遇着紅燈繞道走

曾蔭權一向心高氣傲,但最專長是走精面,除非阿爺下了死命令,否則會遇着紅燈繞道走。二○一二政改方案,還需要重新包裝。硬生生的「翻叮」○五方案,會引起強烈迴響,那麼就用開放式,沒有單一方案,把袋口放開,然後才慢慢收回來,相機而行,按着阿爺屬意的方案走。
至於泛民堅持的政改路線圖,也可能在諮詢文件中其中一兩段有所提及,但盡量寫得模稜兩可,任意解讀。泛民以為有所承諾,對支持者有所交代:收貨。阿爺卻認為只是泛泛而論,一點都沒有讓步:點頭。總之兩面討好,皆大歡喜。
政改方案,對曾蔭權來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是挽救他於水火的妙藥靈丹?變數仍然很多。但今天曾蔭權的人還在,對競選承諾竟可以賴賬不認。到任期屆滿,把一切答應過的東西拋到鹹水海,我們還可以到哪裏去找他,即使找到他,那又如何?甜言蜜語不能盡信,能不能改變,還要看市民的決心和力量。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