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小身患絕症,但從不言敗,充滿陽光。他獲全國近500人資助,不忘感恩,五年來尋遍全國,面謝每位善長。走時,他留下角膜,為別人點亮光明。前年獲選「感動中國」人物的湖南癱瘓男孩黃舸(音可),用他短短21年人生,寫下一個「活着就要感恩」的故事。
「黃舸是本月7日平靜去世的,內臟已經萎縮的他生前很遺憾,死後只能捐出眼角膜。」身在湖南長沙的黃舸繼母王萍,昨日接受本報電話採訪時說。黃舸逝世當日,他的兩個眼角膜分別成功移植給兩位病人:一位是來自四川地震災區北川的男孩唐城,另一位是左眼失明11年的黃晶晶。
7歲被確診患進行性肌肉萎縮
王萍透露,黃舸遺體告別儀式今日在長沙殯儀館舉行,是湖南電視台為他籌辦的。屆時會有官員送行,中央電視台也到場報道,當地陵園還免費提供一塊墓地。她說:「我們真沒想到,黃舸走了,還有那麼多熱心人關注!」
生於1988年10月的黃舸是長沙人,7歲被確診患進行性肌肉萎縮症。當時專家預測他最多只能活到18歲。做生意的父親為他求醫,耗盡家財,但始終不棄。他的病情獲得社會各界關注,收到不少捐助。2003年,15歲的他自知生命將盡,以有限的時間及殘存的氣力和父親踏上「感恩之旅」,向全國近500位捐助者道謝及送花,轟動一時。
黃舸雖患絕症,但從不悲觀。他愛好寫作,在他的博客中,人們讀不到傷感,只有一個陽光青年才有的樂觀向上。他出版了一本書《點亮生命:一個有關感恩的故事》,希望用自己的經歷鼓勵身殘者,並教人們「活着就要感恩」,知恩必報。
「失去主動擁抱爸爸的能力」
18歲時,他在當地電視台一個成人禮儀式上,講出一個讓全場觀眾震驚的請求:「很久以來,我都想主動去擁抱爸爸,表達感恩,但我失去了主動用雙手擁抱的能力。我想請主持人哥哥,扶着我的手,幫我實現這個願望,擁抱我爸爸……」聽到這話,主持人當場灑淚,現場泣不成聲。
「無論生命被定為怎樣的軌迹,一定要選擇最有意義的生活!」2007年2月,當黃舸當選中央電視台2006年度「感動中國」10大人物,與其他當選者出現在央視時,主持人用這句話,作為獻給這位癱瘓青年的頒獎詞。今天他已逝去,但報恩之舉,令人懷念。
《長沙晚報》/央視網站
父子感恩之路崎嶇 無法來港會捐助者
黃舸的病情早年經媒體報道後,獲海內外讀者關心,紛紛為他慷慨解囊,前後共有500多位善長給他捐款,其中一位報稱姓高的港婦,還親自前往湖南探望他,給他送去玩具糖果以及6,000元人民幣。對每一筆資助,他都記錄在簿子裏。
走遍82個城市送花道謝
2003年,黃舸在得悉絕症回天無力後,決定放棄治療,由父親駕三輪電單車載着他,到各地答謝恩人,給每位恩人送一束花。但感恩之旅非易,因黃舸不能動,父親要用繩將他綁在車後廂中,尋恩人路顛簸。2005年10月底,他曾到深圳,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稱,本打算往香港,依照「高阿姨」留下的地址登門拜謝,但因無證件不能如願。記者根據他提供的電話號碼打回香港,接電話的女士否認姓高,但黃舸沒有失望,依然感激對方資助。
從2003年到去年底,黃舸感恩之旅遍及大江南北,從深圳到黑龍江,全國82個城市留下父子的車迹,行程達1.3萬公里,向恩人道謝、送花。他的行為感動無數人,2007年他被選為2006年「感動中國」10大人物之一。本報記者
話你知
進行性肌肉萎縮 患者30歲前死亡
進行性肌肉萎縮症(progressivemusculadystrophy,PMD)是一種原發性橫紋肌(肌肉的一種)病變,主要是四肢對稱性、進行性加重的肌肉無力和萎縮,患者不能抬腿行走、無法舉起手臂,形同癱瘓,但智力語言正常。
該病原因與遺傳有關,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主要見於男性患者。由於該病多伴有心肌損害,大部份患者在25至30歲以前,會因呼吸感染、心力衰竭或慢性消耗而死亡。醫學界目前對該症尚無有效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