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發治癌疫苗可預防子宮頸癌 又可消除腫瘤

中大研發治癌疫苗
可預防子宮頸癌 又可消除腫瘤

【本報訊】大部份子宮頸癌也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起,雖然現時已有預防HPV病毒感染的疫苗可接種,但疫苗只對從未感染病毒的女性有效,無法對感染者起作用。中文大學現正研發一種集預防及治療於一身的新型子宮頸癌疫苗,健康女性固然可藉注射疫苗產生抗體免受感染,已感染者一旦出現癌變,疫苗也能起治療作用。
記者:夏志禮

中大醫學院與本港一間生物科技公司共同研發子宮頸癌疫苗,負責研究的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陳揚超指,HPV病毒是導致子宮頸癌的元凶,現時市面上兩種預防子宮頸癌的疫苗是針對未感染者,無法幫助已感染病毒的女性。他表示此病毒可引致子宮頸癌前期病變,資料顯示全球有1至2%女性患有此前期病變,有機會演變為子宮頸癌,相關醫療成本估計高達16億美元(約124億港元)。

有效治療癌前病變

新型子宮頸癌疫苗的成份可分三部份,其中綠膿桿菌外毒素能活化疫苗功效及作標靶導向;兩組來自HPV病毒的蛋白E6及E7,則負責刺激身體免疫系統產生HPV抗原;傳統化療藥順鉑(cisplatin)則負責消除癌細胞。
研究人員曾進行動物實驗,在老鼠體內誘發癌細胞後,分別為牠們注射HPV病毒的蛋白及順鉑,發現兩者均只能延緩癌細胞的生長速度。當合併注射病毒蛋白及順鉑到老鼠體內時,癌細胞於35天後能完全消除。
陳揚超指,按測試結果推算,將來病人只須接受為期約三周的疫苗療程,已能有效消除腫瘤,疫苗對於不同階段的子宮頸癌,包括癌前病變也能發揮治療功效。至於化療藥順鉑所引發的副作用,如貧血、脫髮、血小板減低等,他表示能通過藥物的協同效應,即透過疫苗的其他成份將化療藥的副作用減至最低。

陳揚超教授

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由於已在動物測試證實有效,研究結果已於美國申請專利,即將進入臨床實驗階段。但陳揚超指,距疫苗推出市場的日子仍相當漫長,「可能幾年後,或者十幾年後都唔定,但成本應該唔會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