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院打錯疫苗一童中招

母嬰院打錯疫苗一童中招

【本報訊】疫苗注射再有失誤,三名1歲兒童周一到衞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注射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下稱MMR),其中一人被錯誤注射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痹混合疫苗(下稱DTaP-IPV),健康院事後補鑊,要求三人四星期後再次接種MMR。有兒科醫生指MMR屬活疫苗,針藥內的細菌可在免疫系統較弱的兒童腸臟生存,甚至上腦,重複注射,風險會相對增加。
有巿民投訴,指周一上午到屯門的仁愛母嬰健康院,安排1歲的兒子注射MMR及肺炎鏈球菌預防疫苗,事後兩度接獲健康院護士長電話,要求她到健康院,確認兒子注射的針劑種類,懷疑其子錯誤注射了DTaP-IPV,而沒有注射MMR,「我認唔出支針,好彩冇事咋,今次打多咗嗰支冇事,擔心如果係打其他針,可能好嚴重。」
衞生署表示,該健康院護士周一中午核對疫苗時,發現MMR及DTaP-IPV的數量與紀錄不符,由於當日上午只有三名1歲兒童接種MMR及肺炎鏈球菌疫苗,相信其中一人被錯誤接種了DTaP-IPV,而沒有接種MMR。

重複注射 風險較大

MMR應分別在1歲及小一時注射,合共兩針;DTaP-IPV則應在出生後兩個月、四個月、六個月及18個月時注射,合共四針。健康院即時通知三名兒童的家長,向他們致歉;由於不知誰注射錯誤,故三名兒童全部要在四星期後補種MMR,署方指重複注射不會影響兒童健康,已訓示員工再三核對疫苗及兒童的針卡。
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指,兩種針劑的容器並不相似,標示也不同,錯誤不能接受。他認為健康院應安排至少兩名醫護人員在打針房核對疫苗。由於MMR屬活疫苗,免疫系統正常的幼兒注射後,可把疫苗內的細菌殺死,從而製造抗體,但免疫系統較弱的幼兒,未必有能力殺菌,疫苗中引致麻疹的細菌可在腸內存活,破壞腸臟的免疫系統,甚至上腦,重複注射影響更大;至於錯誤注射DTaP-IPV則影響不大。該署在9月起為幼童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時,也曾發生派錯退燒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