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分析:左邊轆離地 僅一條胎痕

工程師分析:左邊轆離地 僅一條胎痕

【本報訊】午夜車禍肇事巴士型號常用於新市鎮路線,有235輛同款車正在市面行駛。有區議員促請運輸署及巴士公司檢討此車款是否適合高速行駛。有工程師指出,肇事現場彎位頗窄,就算巴士以時速30公里轉彎,已經足以翻車。

現場只留下一條巴士胎痕,估計煞車時左邊車輪已經離地。

發生大車禍的迴旋處曾是交通黑點,箭嘴示為意外位置。

30公里轉彎足以翻車

關注交通事務的西貢區議員方國珊指出,肇事巴士屬丹尼士巨龍ADS9.9米雙層巴士,九巴在90年代引入,代替勝利二型。巨龍的車身較低並有三軸車輪,馬力、扭力及貼地能力更優勝。她質疑是次意外是否因巴士的馬力強勁,同時司機轉彎不減速導致翻車。丹尼士巨龍另有11米及12米長的車款,與9.9米合共有千多部車,佔九巴車輛的兩成半。
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昨實地到車禍現場視察,他從地面煞車痕估計當時車速頗高,「平時煞車痕係兩條痕並排,現場得一條,即係左轆離地先開始煞車,已經冇用。」他估計現場彎位半徑約10米,巴士連乘客22噸重,加上離心力,要有13.4噸力才會翻車,安全時速是28公里,超過30公里已有機會翻車,現時限速50公里的路牌只是針對私家車,「應該加埋標明前面有急彎,特別提醒大型車輛,如果雙層巴士用50公里掟彎,已經有43噸力,一定翻。」

坐下層中間位最安全

盧覺強認為現場路面設計並無問題,估計是次意外是人為錯誤,與乘客上下層分佈無關,「同駕駛操守有關,個彎咁急,冇可能唔收油。」因上層翻車後重心高,乘客跌落下層時傷勢較重,下層重心較低,乘客傷勢相對較輕,坐下層中間近落車的門口位置最安全。

肇事巴士資料

型號:丹尼士巨龍ADS9.9米空調巴士
特點:90年代引進的三軸巴士;貼地、馬力及扭力強
尺寸:長9.9米、闊2.5米、高4.4米
載客量:100多人
主要行走地區:將軍澳、沙田、天水圍
九巴同類車款數量:235部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