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圍牆倒下20周年,德國盛大慶祝,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圍牆倒下,促使了東西德統一,觸發了「蘇東波」推倒東歐共產政權。劃時代的歷史意義至今不減,但20年來,柏林圍牆倒下,開放的道路,障礙重重,單是德國統一走到今天。重建圍牆之說竟然仍有賣點。
德1/8人盼重建圍牆
昔日德國人圍牆倒下歡天喜地,但東西兩地差異巨大,兩地人互相抱怨,德西人嫌德東人拖累了經濟,德西人笑德東人口音難聽。《萊比錫人民報》一項新民調,發現德國竟有1/8人希望重建圍牆,而且德東和德西的支持數字相若。
柏林自由大學社會學家哈格爾(FrithjofHager)認為,德國只是在政治上統一,德東和德西經濟、社會和文化上的差異仍很大,全面統一融合得很緩慢,像改變成長於獨裁統治的德東民眾的威權思想,就要很長時間。
英國廣播公司(BBC)委託GlobeScan在27國進行的調查,也發現全球平均只有11%人認為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沒有問題,51%人認為資本主義的問題可透過加強監管和改革化解,卻有23%人認為資本主義有「致命缺陷」,需要一種新的經濟制度取代,其中法國有43%人這樣想。27國中有15國多數民眾想政府國有化主要產業,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巴西、印尼和法國。
東歐共產集團崩潰時,西方不少人認為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場的歷史洪流勢不可當,意識形態之爭已終結。不過中國鎮壓了89民運後,卻走經濟開放走資、政治專制的崛起之路,現在俄羅斯領袖也在參考。英國近代史學家阿什(TimothyGartonAsh)說:「中國最後走了列寧資本主義的路,1989年沒有人預料到,現在更成為抗衡西方自由民主的最主要意識形態。」
對於誰對「蘇東波」有功,亦有兩套看法。美國史學家卡根(RobertKagan)指「美國90%人」會歸功於前總統列根(RonaldReagan)夠強硬,用軍事競賽拖垮蘇聯,「歐洲卻會有99%人」認為柏林圍牆是倒於西德的東進交往政策和西德電視台的「軟功」下。
這兩種對歷史的解釋,也延續至今日的外交政策爭辯,保守派認為必須以武力為後盾,才會打倒極權政府,自由派則認為跟極權政府交往,可令它們改變,甚至弱化消亡。
路透社/法新社/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