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四萬億救市奏效穆迪調高中港評級展望

中央四萬億救市奏效
穆迪調高中港評級展望

【本報訊】中國在金融海嘯中,成功走上復蘇之路。評級機構穆迪昨將中國主權評級展望由原來的「穩定」調升至「正面」;至於背靠祖國的香港亦受惠,主權評級展望獲一同被調高至「正面」。
記者:張活儀

中國能否獲得更高評級,將取決於其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的表現。穆迪上一次調整中國評級是在07年7月。
穆迪今次評級被指為是在美總統奧巴馬訪華前,給中國一份信任的「禮物」,剛巧美國商務部終止對華緊固件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裁定理性。
中國獲穆迪信任一票得來不易,中國先策動四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經濟計劃,全國銀行繼而大開水喉配合,令穆迪另眼相看,是寬鬆的財政政策不會引發不良資產大規模上升,甚至不會出現政府財政失控的風險。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在預見未來威脅和挑戰上保持警惕,這成為今次被調升評級的主因。

七內銀評級展望同調高

穆迪引述數據指,政府相關開支僅佔今明兩年GDP的3%,以保持一般政府債務低於GDP的20%,政府債務將維持低水平,中長線而言,政府債務將會持續保持下降軌道。
穆迪高級副總裁TomByrne說,「中國持有逾2萬億外滙資產,這可使它們在金融危機中『免疫』。」
銀行體系方面,從壞賬準備金以及資本充足比率均顯示,大型銀行有能力應用的信用擴張所帶來的壓力風險。穆迪亦將內地七大銀行的評級展望調高至「正面」。

易憲容:忽略經濟風險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易憲容對於上述評級有另類看法,他認為上調展望可能忽略中國經濟正面臨上調風險,例如中國的財富日益集中在小部份人手上,這可能會引發劇烈的社會動盪。
香港同時亦獲調高Aa2政府債券展望,由「穩定」調高至「正面」,穆迪香港主分析師赫斯指出,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份,兩地經貿日益融合,內地的影響力亦限制了香港內在評級調升的潛力,故香港的評級會稍為低於其內在評級。
赫斯說:「雖然自特區政府成立為來,中國於政治及經濟上的負面情況尚未出現,有關情況亦不見得會於短期內出現,但一旦發生,必然會對香港構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