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大鑼大鼓」說要保育中環,但對中環海旁愛丁堡廣場建築群卻鮮有着墨。文化傳承監察昨要求古物諮詢委員會一併將廣場、大會堂、皇后碼頭、天星鐘樓等建築群納為一級歷史建築,全力保育,將皇后碼頭原址重置,讓天星鐘聲再次在大會堂外的海濱迴盪。 記者:雷子樂
文化傳承監察建議的歷史建築群,包括愛丁堡廣場、皇后碼頭、檢閱台、大會堂與紀念花園、舊天星碼頭、天星碼頭停車場。有關建築群落成於五、六十年代。假若古物諮詢委員會廣納民意,這將會是委員會首次「由下而上」為建築物作歷史評級,也是本港首次以整個建築群作單位,保護舊建築物。
保育就欠缺這一環
文化傳承監察成員、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司徒薇表示,殖民地皇室訪港、港督履新都在皇后碼頭登陸、天星是50至70年代多個社會運動的發源地。她指這建築群是中區內唯一能反映出五、六十年代香港歷史發展的完整土地,「整個保育中環,就係欠缺咗呢一個年代嘅建築」,若政府能完善中環保育工程,有助將整區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
若有關區域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即代表這建築群「具特別重要價值,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司徒薇指,當愛丁堡建築群成為歷史建築,政府有需要將皇后碼頭、天星鐘樓「原汁原味」保留,在原址重建。創建香港創會會員司馬文指出,根據政府文件,皇后碼頭原址重置只需約3,000萬元,但政府決定將碼頭遷中環9號與10號碼頭間,花費高達2.2億元。
歷史價值毋庸置疑
司徒薇認為,政府不理時間、公帑運用,堅持不能將皇后碼頭原址重置,可說是出於長官意志,要證明自己能「壓」得住香港人,完全是出於政治考慮。她並希望古物諮詢委員會開放讓公眾申請歷史建築的渠道。有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認為,愛丁堡廣場等建築群歷史價值毋庸置疑,而建於1962年的香港大會堂,在今年初已獲評為最高的一級歷史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