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筆者謂,牛市炒作主題好像日日轉,上周還在炒家電股,昨日似乎又轉吼內房股。但如筆者所說,市場資金有限,所以總是輪流炒作,只要牛市大方向不變,個股休息一陣又會再上揚。近日大市反覆,藍籌股表現不算突出,不過,炒股唔一定炒大股,有經驗的投資者都知道,牛市其中一道主菜,其實是細價股。
道氏理論告訴我們,牛市可分為三期,經歷完熊市後,個股股價好比地底泥,牛市一期是股價回歸正常水平的過程。然而,當股價經過一輪急升,個股業績又未見大幅好轉,就要暫時休息,等盈利追上。這些時候,資金往往會轉投細價股。
大升之前有迹可尋
讀者會問,既然大股要睇業績,細價股不是業績差,就是缺乏實質業務支持,豈不是更加不宜沾手?其實細價股炒的不是盈利,而是概念及憧憬。道理很簡單,細價股莊家也要開飯,經過熊市漫長的收集,散戶持貨被收集得七七八八,終於等到牛市重臨,如果莊家不趁此時將細股股價炒高套利,豈不是又要等一個熊市?所以,莊家絕對有誘因將細價股炒上。
根據筆者經驗,細價股大升之前,通常有迹可尋,例如將股價拆細,由蚊股拆細成毫子股,方便炒作,甚至是改名變身,例如在公司名稱加上「新能源」字眼,以迎合市場潮流,又或注入資產等等,不外乎要炒高套利。
歷史告訴投資者,細價股不升則矣,一升動輒以倍計,若投資者想撈這趟油水,不妨細細注買入多隻細價股,分散風險,目標是翻幾倍或化為烏有。記得2007年雞犬皆升之時,市場炒至只剩下兩隻仙股,而以上周收市價計,大市至少有幾十隻仙股,橫行已久的細價股更多達幾百隻,筆者相信仍有排炒。近日大價股雖然乏善可陳,但一眾細價股表現出眾,升幅動輒一兩成,反映市場可能已經進入炒作細價股的階段,讀者不妨多加留意。
張士佳
華富嘉洛證券投資服務部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