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筆者在本欄輕輕地提到,已逐步沽售上海迪士尼概念股後,收到不少讀者的email,可見《蘋果》讀者頗為機警。大約在今年6、7月時,筆者便開始留意錦江酒店(2006),主因當時不少外資大行的研究報告皆看淡錦江的前景,奇怪的是,大部份國內證券行的研究報告卻紛紛看好在上海掛牌的錦江股份(600754)的前景,並指錦江股份乃明年上海世博最受惠股份之一。
筆者看罷這些國內的研究報告後,察覺其資料頗為充實,而論點也頗為正確。故筆者亦吸納了一些錦江,而有些好友也跟着買了一點。隨後當錦江在8月初單日一度勁升逾20%,於是亦趁機減持了一些,而有些學生更厲害竟成功在當日以2.66元摸頂沽貨,其後在錦江系酒店業務進行重組完成後,當其股價跌至2元水平時,察覺該水平承接不俗,於是又再翻兜,而上周正好趁上海落實興建迪士尼後,便再沽了些貨。
基本上,炒上海迪士尼概念可分多個階段,正如當年炒香港迪士尼概念股,當正式宣佈迪士尼興建時,相信已是炒第一波的高峯。而當(上海)迪士尼正式開幕,則是迪士尼概念的最後一波,還不快點沽貨走人!
至於近期筆者認為是開始留意明年上海世博的時候了,國內不少投資者也密切注視此類股份,待迪士尼概念「冷一冷」,股價回落時,便是另一次上車時候,惟炒明年上海世博,在計算落車的Timing便要準確一點。
買銀行股勝存錢入銀行
另一方面,近日筆者開始留意國內電力股,因為不少電力股的估值實在頗低,已到長線吸納水平。某外國機構投資者以股神畢菲特的選股方程式來搜索一眾國企股,竟然有一隻國內電力股跑了出來,可見它們的估值已差不多了。
隨着近日國浩集團(053)增持東亞銀行(023),市場又開始在本地銀行股中尋寶,而筆者認為自去年雷曼迷債事件後,已令不少本地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業務大受打擊,好像在本年初某家本地銀行便一次過炒掉了大部份保險業務的員工,再加上外來的競爭壓力,筆者相信多家本地銀行亦有被收購的機會,問題只是買家出價能否打動大股東的心,讓他有體面地出售。故不妨買一些估值偏低的本地銀行股作中長線持有,買銀行股好過存錢入銀行!
譚紹興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