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內地記者節,從中央到地方,官方的紀念、慶祝活動,主題都是「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但網絡上最熱門的話題是為甚麼中國記者似妓女,在百度可搜尋到討論記者和妓女共同點的帖子多達2.1萬條。有評論尖刻地指出,妓女和記者都是為錢提供服務,不同的是,記者拿的是人民的錢,但只讓共產黨爽,結果是「讓黨放心、讓人民不滿意」。
內地《小康》雜誌今年6、7月間進行的49個群體的誠信調查顯示,性工作者的誠信排在第三位,僅次於農民和宗教職業者,遠高於教師、新聞工作者和政府官員。新聞工作者的誠信不如性工作者,不能不說是中國新聞界的悲哀,但把問題歸咎於新聞界的個別害群之馬,則顯然是諱疾忌醫,無助新聞界擺脫誠信危機。
內地近年不時揭發記者、編輯索賄受賄等醜聞,但這些害群之馬相對於近100萬新聞工作者來說的確只是極少數,而且,同時也有正直的記者、編輯湧現,如勇揭山西煤礦掩口費的戴驍軍、點名批評三鹿毒奶粉的簡光洲等,但為甚麼瑜不掩瑕,新聞界的整體信譽越來越差?
「做人不能太CCTV」
從「做人不能太CCTV」成為流行語,可見中國新聞界的墮落,並不是個別從業人員的問題。2006年,中央電視台(CCTV)舉辦體壇十大風雲人物網絡評選活動時,因涉嫌嚴重作弊,引爆網民積怨,「做人不能太CCTV」自此被引申為做人不能太卑鄙、無恥的代名詞。
元代戲曲作家關漢卿曾這樣形容判官:「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人命關天,筆下有是非屈直,筆下有毀譽忠奸。」這幾句話常被引用於說明記者的責任。但是,內地傳媒為了讓黨放心,或者自我閹割,或者受逼受限,一味為盛世唱讚歌,假大空新聞充斥報章、電視,漠視官箴敗壞、民怨載道。如此心態、制度一日不變,新聞業界就只能取悅於黨政高官,豈能取信於人民?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