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節假日大減價開始了,周末陪太座去掃貨,卻見放映次輪電影的影院上映《希魔撞正殺人狂》,我先前錯過首輪,正好補看。片中有此細節──希特拉在狂噴口水發指示時,他背後一名畫匠正在給領袖畫巨幅畫像。這讓我忽生聯想,凡是在位時就懸掛畫像的偉光正領袖,都是些甚麼人?希特拉、墨索里尼、史太林、毛澤東、阿爾巴尼亞的霍查、羅馬尼亞的壽西斯古、北朝鮮的金氏父子、利比亞的卡達菲……
今歲十.一慶典巡遊,四代領袖的巨幅畫像魚貫而來,江、胡在天安門城樓上應有點不好意思吧?殊不知他倆很好意思,雙雙正襟危「站」,淵停嶽峙,那副模樣很核心很領袖。江、胡與歷史上修生祠、立牌坊、懸畫像的那些人物為伍,看去坦然而且慨然。
於是念及,在威權國家若要領袖不受馬屁,難;若要奴才不拍馬屁,更難。中共建政輝煌六十年,唯一不給在位領導人懸掛畫像的是八十年代。自從華國鋒被廢黜之後,領袖畫像便只尊死人而不奉生人了。彼時吸取文革教訓,實行集體領導,沒有「核心」之說。今有二十四年前的北大學生幹部金思宇回憶舊事,關於八四年十.一遊行「小平您好」橫幅的掌故,真是饒有意趣。
當年被選拔參加十.一遊行的北大學生,私下聚首時覺得不能只喊口號、舞花束,要打出標語表達心聲,但同學們提出的腹稿都「政治正確」而失之空洞。於是威權主義衍生的臣民情懷又冒了出來,有人提議寫上「敬愛的小平,我們熱愛您」,卻因文革遺風而被放棄。北大生物系的幾個同學提出「鄧小平萬歲」,即被集體否決,理由是鄧小平不喜歡「萬歲」。於是同學再提出「向鄧小平同志致敬」和「鄧小平同志你好」兩款供挑選。前者字句冗長,後者也可壓縮,末了定為「小平您好」。
這四個字確能印證時代精神,沒有畫像,沒有諂媚,「你好」二字樸實而平等。只有一點美中不足,「你好」是規範漢語,且為世界通用問候語,「您好」是中國特色的變種。我自己從不用此句,只用「你好」。不過北大學子的「您好」要比致敬、熱愛、萬歲之類好得太多,故而當他們年輕的手臂舉起「小平您好」,便成為見證時代的歷史瞬間。這些北大學生如果留校讀研究生和博士生,便會見證以六四為分水嶺的另一個時代……
後六四時期領袖巨幅畫像重新現世,那是在鄧小平南巡之後的深圳,隨之唱響全國的是頌鄧之歌《春天的故事》。中共八十年代的集體領導被勾銷了,集黨、國、軍委於一身的「核心」新造句,鑄入了權力宗廟的銅鼎。無論「你好」抑或「您好」都已淡出歷史,「萬歲」和巨幅畫像魂兮歸來……到底是龍族,這就是與生俱來的文化徽記。
孔捷生
逢周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