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心出發:專業年代 - 洪松蔭

松心出發:專業年代 - 洪松蔭

外界一直認為小弟深入認識單車運動,其實我所知的也是表面,原因很簡單,在全運才是我第2次任領隊,之前只客串報道單車比賽;當我今次帶隊,事事親力親為,才領略到現在所進入的是單車專業年代。
回想我原來經歷了業餘時代、半專業年代、專業年代。以前每次出外比賽,運動員一箱單車、一箱行李,領隊會帶一些後備輪胎、少量配件、水壼等,每次乘搭航班時都會超重;很多時教練、領隊、機械師可能都是同一人,賽前自然甚少討論訓練時間和比賽戰略。我也試過在沒有領隊和教練,只有一人去參加世界錦標賽,這是80年代香港隊出外比賽的情況。
到了90年代中,單車被列入體院精英發展項目之一,邀請當時國家隊教練沈金康任港隊教練;但當時剛起步,並無太多資源,他一人要承擔很多角色,處理大小事務。當然體院有很多部門作支援,運動科學、運動醫學、營養師、按摩師、隊醫、心理治療師等,但只局限在沙田體院內。
現在香港單車隊,單是單車裝備已佔用了我們住在全運村一個300呎大廳;運動員分別參加公路賽、場地賽、計時賽,每個項目單車就已經要一部,有的參加場地賽不同項目,又有不同裝備。山地賽、小輪賽,後備用車胎、裝備全部不同,就連維修的工具也要有幾套;大量營養飲品、食品,還有運動員裝備,令教練住的單位大廳恍如一間小型單車專門店。
在大型綜合運動會,惟有單車隊要租用隊車,港隊就租了3部中型貨車,一部私家車連車頂架,用作公路比賽訓練。大家可以想像,如果仍以業餘身份和態度,相信單車隊很難在過去15年有這輝煌成績,以上種種是說明運動發展必定是走專業路線。
文:洪松蔭
前香港單車奧運代表,
第11屆山東全運會單車隊領隊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