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百年大旱災 內地仍須輸水供港

遇上百年大旱災 內地仍須輸水供港

【本報訊】香港與澳門的食水分別依靠東江及西江供水,兩地均有數十年未有再實施制水。香港去年剛與廣東省簽訂新協議,保證就算遇上百年一遇的大旱災,內地每年都要向港輸水至少八億多立方米,足夠本港食用近11個月。

上一次制水在81年

東江、西江及北江是珠江流域三大水系,香港從東江引水,澳門及珠海則從西江引水。香港為解決食水不足問題,與廣東省簽訂協議,由1965年3月1日起,香港每年向內地購買東江水。香港上一次制水是在1981年10月,當時每天供水10小時。
現時本港每年耗用約九億立方米的食水,當中三成食水來自本港水塘,近七成來自東江水。根據港府去年與廣東省簽訂的新購買東江水協議,港府每年都以定額收費方式購買東江水,而2009至2011年購買東江水的費用逐年遞增,分別為29.59億元、31.46億元及33.44億元。協議亦訂明,就算遇上百年一遇的旱災,本港每年都可以獲輸送8.2億立方米的東江水。
每當旱季,淡水江河流量不足時,海水都會倒灌入,令江水變鹹,澳門直接取用西江下游的水,易受鹹潮影響;香港則在東江上游的太原取水,經水管輸港,所以不受鹹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