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奪命腦膜炎雙球菌極速殺死一名本港男子,衞生防護中心公佈今年第二宗感染個案,患者是一名在尖沙嘴居住的印度裔男子,由發病至死亡只有短短三日,相信是本地感染個案。有傳染病醫生警告,雖然本港的腦膜炎雙球菌病例不多,但此病菌的傳染病性強,更可於最快48小時內奪命,較常見的早期病徵為嚴重頭痛及發高燒,市民切勿掉以輕心。
該名36歲的居港印度裔男子,本月5日開始發燒,翌日在家中昏迷,被送入伊利沙伯醫院治療,昨日證實死亡,化驗結果確定為腦膜炎雙球菌引致的腦膜炎,患者在潛伏期間並沒有外遊紀錄。本港今年首宗感染個案在1月發生,患者是一名半個月大男嬰,家人並無病徵,現已康復,去年並無錄得感染個案,07年則有兩宗。
旺角男子染退伍軍人症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在本港較罕見,此病菌在寒冷及乾旱地區較活躍,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飛沫傳播,死亡率達10%以上,若併發敗血症死亡率更可高達50%,患者的病情更會極速惡化,「開始發燒幾個鐘頭後,就可以講嘢唔清楚,24小時內昏迷,48小時奪命。」他指由於腦膜炎雙球菌的傳染性強,與患者有緊密接觸的人或需服食抗生素作預防性治療。
此外,衞生防護中心證實一宗退伍軍人症個案,患者是一名55歲在旺角居住的男子,上月30日出現發燒、發冷及咳嗽等症狀,本月4日進入廣華醫院治療,目前情況穩定,患者的妻子也於上月28日出現喉嚨痛及流鼻水症狀,病情已轉好,目前正接受醫學監察及進一步檢查,該中心稍後會到患者家中調查是否有致病源。本港今年已證實36宗個案,較去年13宗倍增。
腦膜炎雙球菌簡介
傳播途徑:接觸患者的口鼻分泌物
潛伏期:2至10日
常見病徵:突發性高燒、劇烈頭痛、皮膚出現瘀斑、畏光、嘔吐、嗜睡及頸部僵硬等
治療方法:抗生素
預防方法:經常洗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要清潔雙手、打噴嚏或咳嗽時要掩蓋口鼻、接種流行性腦膜炎疫苗等
資料來源:衞生防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