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價格經過大半年強勁反彈後,投資者漸趨審慎,開始懷疑有關升幅是否與實質經濟復蘇的速度相符。誠然,環球經濟已走出金融海嘯的谷底,但各國重返增長軌道的步伐大相逕庭。歐美各國仍處於「災後重建」的初期,復蘇速度較慢;反之新興市場受打擊較少,加上良好的基本因素,有望脫穎而出。
反彈速度較歐美快
今次金融危機的重災區為已發展國家,儘管美國、英國及歐元區國家等地的多項經濟數據已有回升迹象,但仍受企業減債、內需疲弱、失業率高企等問題困擾,難以在一時三刻解決,將拖累歐美各國的經濟復蘇步伐,在未來日子經濟增長或會維持於較低水平。
相比之下,新興國家影響範圍主要集中出口業及資本市場,當地經濟的基本因素包括政府與企業的財政狀況、內需市場的增長動力等,並未受到重大損害。因此,當環球經濟氣氛好轉時,反彈速度亦會較歐美國家快。
我們相信,新興國家在未來數年將在環球經濟體系中佔據更重要的位置,這可見於由G7至G8至G20的演進過程,另外,越來越多國際盛事,如奧運會及世界盃等落實於新興國家舉行,反映他們在環球社會中越來越受重視。新興市場經濟重新起動,有助吸引更多外資,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令他們與歐美國家在復蘇步伐上的差異更加明顯。
對債券投資者而言,有兩點重要啟示︰首先,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重拾升軌,對當地貨幣有正面刺激。中國、印尼及巴西等經濟基本因素尤為強勁的國家,吸引資金流入,其貨幣兌美元、歐元及日圓等發達國家貨幣的升值潛力不容忽視。
防守性高分散風險
其二,經濟復蘇亦意味新興市場為應付發展需要,對基本金屬、能源等商品的需求將與日俱增,俄羅斯、阿根廷等商品出口國的財政狀況可望因而改善,令當地政府債券的投資價值更加吸引。
環球經濟復蘇初期,股票市場或會仍然波動,特別是早前股價大幅攀升。股票投資者或可考慮將部份資金,轉至防守性較高的債券市場,以分散風險。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